导读
这两个病例为研究COVID-19的病理学提供了首次机会。来源:医脉通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2月16日晚,据央视新闻报道,全国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已于当日送检。
图源:央视新闻
报道称,在国家法律*策允许下,经征得患者家属同意,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解剖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下午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并能从根本上寻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据悉,尸检结果将在10天后获得。
众所周知,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过程、机理和结局的医学基础学科,它又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需要建立在对此病病理机制的彻底明了基础上。对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有助于获得更加完整的病理学资料,明确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便于开展更加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这两例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10天后将公之于众,而就在央视新闻报道的前一天,也就是2月15日,MDPI预印本网站发布了医院研究者关于新冠肺炎的病理学研究,我们先睹为快!
摘要目前缺乏关于新冠病*肺炎(COVID-19)患者的尸检或活检病理数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两例近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腺癌合并COVID-19患者。这两个病例为研究COVID-19的病理学提供了首次机会。
病理检查发现,除肿瘤外,两例患者均有肺水肿、蛋白样渗出物伴球状小体、局灶性肺细胞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未见明显的透明膜。由于两例患者在手术时均未表现出肺炎症状,这些变化可能代表了COVID-19肺炎肺部病理变化的早期阶段。
背景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报道,截至2月16日24时,全国现有确诊病例例(其中重症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现有疑似病例例。大部分患者最初表现为发热,伴或不伴呼吸道症状,胸部CT检测也能发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虽然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但大约15%-20%的患者属于重症病例,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辅助氧疗作为治疗的一部分。重症患者死亡率高,且与年龄增长、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和医疗过程(如,患者因其他状况接受手术治疗时,在医院内感染)有关。
虽然已经有几项研究描述了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但此前仍没有1例病理解剖。缺乏尸检和活组织检查的原因包括疫情的突然爆发、医院的病人数量庞大、医护人员短缺以及病*传播速度过快等,这使得侵入性诊断在临床中变得不那么迫切且操作起来较为困难。
既幸运又不幸的是,研究人员诊治两位接受了恶性肿瘤手术的病人,后来发现他们已感染新冠病*。手术标本与感染的时间重叠,为研究COVID-19肺炎的组织病理学提供了标本。这两例患者的病理报告已发表在了预印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