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所有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中的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已达万,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其中,我国年乳腺癌新发病例就有41.6万例,占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的18.4%。乳腺癌已经逐渐走进女性的生活中,不少女性都逃脱不了它的“魔掌”。
如今,我国针对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乳腺癌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乳腺癌通过手术和放疗虽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但也同时因为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淋巴结的清扫,破坏了局部淋巴循环,从而给患者带来影响终身的并发症——淋巴水肿。
这时不禁会有人发问:什么是淋巴水肿?为什么乳腺癌手术后会出现淋巴水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一、为何乳腺癌术后会出现上肢水肿?
淋巴水肿,其实是人体的一种异常肿胀的情况,是指身体的某些部位因为淋巴液回流受阻而导致软组织液在身体表面反复感染、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脂肪硬化的现象。
根据其产生的原因,淋巴水肿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原发性淋巴水肿和继发性淋巴水肿。其中,因乳腺癌手术引起的淋巴水肿,便属于第二类——继发性淋巴水肿,主要也是乳腺癌手术和放射疗法带来的副作用。
如果女性患有乳腺癌,癌细胞发生脱落后,便会侵犯周围的淋巴管,还会向局部的淋巴引流区进行转移。那么在手术中,医生为了防止癌细胞沿着淋巴管、淋巴结扩散至人体其他部位,通常会采取摘除淋巴结,也就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此手术只需要在腋下部位取一个腋窝切口,创伤小、恢复快,切口也比较隐蔽。但是,淋巴结清扫术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在手术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腋下受损。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状况:因为腋窝处有大量的淋巴管、血管和神经,在常规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时,这些结构因埋在腋窝脂肪组织中,不易被发现,很容易受到损伤,从而会破坏身体局部的淋巴循环。
而且在传统的对腋窝周围的淋巴脂肪进行解剖时,常常选择的是将腋鞘一并删除,这也非常影响术后的淋巴回流。
另外,还可能会发生腋下积液或感染现象。因为上肢的淋巴液回流大部分会通过腋窝淋巴结,一旦腋窝淋巴结被切除了,自然就会引起堵塞、积液。即便现在医疗手段不断进步,随着局部淋巴管的破坏,还是无法完全避免淋巴水肿的状况出现。
最后,还有术后锁骨上下区域以及腋窝进行的放射治疗也会导致局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甚至出现局部纤维化,从而造成水肿。
可以说,以上3点便是造成淋巴结水肿的主要状况。医生对此表示,淋巴水肿几乎是困扰大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的一个主要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到重点预防,及时干预治疗。
此外,还有专家对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进行专门研究,在对名乳腺癌术后的女性患者进行10年随访观察后,发现乳腺癌治疗后出现淋巴水肿的概率,根据术后年限可分为:术后两年13.5%、五年30.2%,十年41.1%。
所以,在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中,预防和缓解淋巴水肿的工作是重中之重。
那么,为什么医生在乳腺癌的术后要向患者强调,着重预防上肢水肿呢?上肢水肿会对我们人体带来怎样的伤害呢?
二、上肢水肿会对我们人体产生哪些危害?
乳腺癌患者所患有的淋巴水肿通常表现为上肢水肿。顾名思义,其肿胀位置在上肢体。在水肿前期会出现肢体增粗的现象,水肿部位也较为柔软,呈凹陷性。
此后开始逐渐恶化,早期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纤维化过程中皮肤在一定程度上会变为褐色,继而出现硬化、过度角质化。
到了后期,皮肤增厚粗糙、皮皱加深、甚至皮肤坚韧如象皮,也因此称为“象皮肿”。还会因为皮肤增厚而导致少数皮肤裂开、溃疡或出现疣状赘生物。
除此之外,水肿之后还伴有肩关节活动受损、肢体乏力等上肢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者还会出现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且患者可能会因为肢体畸形而引发心理障碍。
所以,上肢水肿不仅会对人体带来危害,更会造成女性的心理疾病。乳腺癌的患者及家人一定要正确认识上肢水肿,积极护理。
其实,对于乳腺癌患者的上肢水肿有特殊、专业的护理方法。在了解术后上肢水肿的护理方法之前,首先要了解淋巴水肿的分级状况。这种分级情况主要看上肢肿胀的周径,如果患侧的肢体要比上侧肢体肿胀小于3厘米以下,就是轻度水肿。
如果臂围增大在3-5厘米之间,就是中度水肿。而重度水肿就是臂围增大在5厘米之上。
所以,患者及家属一定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