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随历史之发展,刮痧未能像针灸等疗法一样得以系统发展,而是流于民间。
《痧胀王衡》记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一一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以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丝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淬痧法一在头和胸助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紙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然后用火头直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以螅灭,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一一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一一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症,则叫撮痧法。
这些都是古书中记载的用刮痧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一些古老的村庄里,有很多的老人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治病。作为生活在现代的人,我们对刮痧充满了好奇和不解。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点关于,刮痧的知识。
一、刮痧的作用原理
1、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蠕动亢进的肠道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络刮痧疗法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第三是通过刮痧板的作用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舒展,从而消除疼痛。
二、“痧”是什么?
痧是经络气血中的淤秽,俗称“痧*”,是由无法消化的食物或无法排出的代谢废物累积而成,人体痧*积累到一定程度,除了血液循环可能受阻外,还有许多液体的循环也可能受阻,如淋巴液、细胞外液、组织间液等。“痧*”阻碍气血的运行、营养和代谢产物的交换,引发组织器官的病变。
三、出痧的多少
在刮痧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人出痧多,有的出痧少;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刮痧,出痧的多少也不同,这是因为出痧的多少与体质、病情、寒热虚实状态、平时用药多少及室内温度有关。
四、出痧有一定的规律性:
1、气血虚弱的人不容易出痧。刮痧出的痧是经络疏通后,靠气血给顶出来的,所以一般气血较弱的人是不同意出痧的,并且这类人刮痧后会感觉发困,想睡觉,有的会有疲劳感,这都提示身体该补气血了。
2、实证、热症比虚症、寒症易出痧。
3、服药多,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多,不易出痧。
4、肥胖之人与肌肉丰满发达者不易出痧。脂肪层较厚以及肌肉过于紧实都会影响到痧的外排。
5、室内温度太低时不易出痧。20度以下,经气运行受到阻滞。
五、痧的颜色
出痧的颜色有粉红、鲜红、紫、青、黑
1、粉红且少:身体比较健康
2、鲜红:上火,体内有炎症
3、暗红或紫:血瘀,经络循环瘀堵。主要表现为经络的的酸、麻、肿胀、疼痛等。
4、青:寒症。身体表现为:畏寒、肢冷,口不渴或喜热饮,面色白,腹痛喜暖,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等。
5、黑:体内湿气较重。表现为舌头两侧有牙印、舌苔发白发*厚腻、大便粘连马桶、无精打采、湿疹等。
六、痧的形状
1痧的形状一般分为散点状、片状、块状、黑豆。健康的身体一般不出痧或出现散点状的痧,
2出现大片的和大块的痧,说明经络微循环瘀滞;出现黑豆,经络及对应脏腑均出现异常。
七、出痧的部位
刮痧以经络脏腑理论为理论基础,因此通过出痧的部位即可初步确定脏腑的问题。
1、经络
刮痧过程中出痧多的部位,即表示对应经络有瘀堵,对应脏腑出现亚健康问题了。比如,经常抽烟的人,刮拭肺经一定会出很多痧。
2、脏腑反射区
人体中最大的反射区在背部,中医把整个后背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反映心肺功能,中焦反映脾胃消化系统的功能,下焦反应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背部膀胱经上有各五脏六腑的俞穴,对应穴位的酸、胀、疼及出痧严重,也反馈对应脏腑的问题。
八、有些人不适合刮痧
刮痧疗法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适用的。但有以下情况的人不宜刮痧: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析减少等需慎刮;
3.皮肤高度过敏,或患皮肤病的人禁刮;
4.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
5.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
刮痧是中国的祖先留下来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知道治疗了多少人。生活在现代的人虽然很少使用它,但是,不妨碍我们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它。这也是在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