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号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创面修复科。通知还界定了创面修复科的收治范围,包括糖尿病足创面、压力性损伤(压疮、褥疮)、血管性(动脉、静脉)溃疡、癌性溃疡、放射性溃疡、药物性皮肤溃疡、结核性溃疡、特殊细菌感染性创面、痛风石创面、各种医源性创面(手术切口裂开、药物渗漏导致的皮肤坏死创面)、淋巴水肿等。
由于历史原因,这类医院的烧伤科、整形科、骨科、手外科、血管外科、普外科、中医科、皮肤科、内分泌科、伤口护理中心等10个科室,现在根据国家卫健委要求,要建立创面修复科这一独立的外科三级学科,集中收治各类慢性创面患者,以便进行规范化的专科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一些传统学科的专家担心,建立创面修复科这一新的外科三级学科会影响传统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此谈一点看法,供同道们参考。
一、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均因需求应运而生
随着医学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临床医学分科呈现出越来越细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人类疾病种类繁多,新的诊断技术不断涌现,临床医生掌握全面知识的范围有限,而治疗方法也复杂多样,医生掌握全面技术的能力非常有限,分科进行专科化治疗是提高治疗水平的必然要求。如年广岛、长崎遭核弹袭击,数十万人烧伤后,世界各国才相继组建烧伤专科。而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初,才开始研究烧伤,但规模小,多数烧伤患者都收治在普通外科、骨科等科室,直至抗美援朝战争和年大跃进期间,烧伤患者骤增,才建立独立的烧伤学科。其它学科的独立建科也都是如此,大都随着需求和技术发展应运而生。
慢性创面是一大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种类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分散在传统学科很难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而且各种疾病导致的慢性创面呈逐年增加趋势,我国每年需进行治疗难愈合创面大约万人次以上,已经具备开展专科治疗的庞大需求。
慢性创面分散在多个科室治疗,由于难以形成规范有效的治疗,形成“都在治,都难以得到最佳治疗”的尴尬局面。所以创建创面修复科进行专科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此外,由于收治科室较多,医院就诊时难以确定治疗科室,就诊流程不明确。建立专业化的创面修复科也是方便创面患者就医的有效方法。
二、创面修复科与传统学科有各自的发展空间
卫健委的通知下发后,一些传统收治创面的学科对创面修复科的建立可能带来的竞争和冲击表示担忧,担心创面修复科会影响相关传统学科的发展。我们认为,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1.防控重点不同。从学科属性来看,虽然创面修复科与多数传统收治创面的学科都属于外科三级学科,而且临床治疗多涉及修复。但必须认识到,对慢性创面的治疗并非相关传统学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要内容。从学科层面上,每个学科之所以细分出来,必然有其防控重点。如烧伤的防控重点是防火和安全生产、杜绝突发火灾事故等,而慢性创面的主要致病原因已经从以前“以损伤为主”转变为“以疾病为主”的新特征,创面大多因为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管性病变、体表肿瘤、痛风)或医源性因素(如术后切口裂开不愈合、药物外渗)所致,防控重点完全不同于烧伤,多数慢性创面属慢病管理的重要内容,属于不同的防控体系。其它学科也是如此。
2.发生机制不同。创面修复科收治范围的慢性创面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与烧伤科、整形科、骨科、手外科、血管外科、普外科、皮肤科、内分泌科主要收治伤病的发生机制不同。如烧伤和创伤,不仅有局部组织损伤,还可引起全身反应或损伤,尤其是在大面积烧伤和严重创伤,全身各系统组织均可被累及。烧伤是一种由于“局部损伤引起的疾病”(称为“烧伤病”),而糖尿病足、压疮等许多慢性创面则是“由疾病导致的损伤”,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一种损伤形式,发生机制完全不同。
3.学科体系不同。烧伤科、整形科、骨科、手外科、血管外科、普外科、皮肤科、内分泌科、中医科等传统收治慢性创面的学科,均已经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如烧伤属于急性损伤,由烧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全身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创面局部的损害机制、创面修复和康复等,都是烧伤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慢性创面以往由于分散在多学科治疗,没有独立建科,尚没有建立自身的学科理论体系。但慢性创面的学科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基础疾病对创面形成和愈合的影响及机制、创面难愈的因素及其发生机制、创面修复、复发的预防和康复等构成。
以上这些本质的区别,决定了创面修复科与传统收治创面的诸多学科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只要每个学科坚持在自己的领域开展工作,就绝不会因为创面修复学科的发展而影响其自身发展。
三、创面修复科与传统学科如何协调发展
1.坚持患者至上理念,协调各科发展
在医疗卫生事业中,我们应当把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放在诊疗工作的第一位。具体到慢性创面防治,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疾病谱的改变,其防控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需求。如前所述,在中国传统诊疗体系中,慢性创面治疗一直没有独立的专科,医院近10个科室治疗,不仅治愈率低(大约只有60%左右),而且费用高(为普通疾病平均治疗费用的3倍左右),住院时间长,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初步实践证明,对慢性创面开展专科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上升至93%左右),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和节省医疗费用。因此,建立创面修复科,对各种慢性创面开展专科治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与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是否顺应疾病谱改变、国家重大关切以及患者需求的问题,是解决因创面致贫和因创面返贫的重要措施。多学科收治还造成病人难以寻找合适的专业治疗科室。从长远来看,慢性创面如果不采取集中的专科治疗,将来严格实行医保与诊断相关组(DRGs)的付费系统,不仅给相关学科带来收费方面的困难,而且患者的利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2.坚持学科内涵要求,争取特色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尽管慢性创面患者逐年增多,医院近10个科室在收治。在没有建立创面修复科的情况下,使许多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得到了治疗。现在国家卫健委通知要求加强慢性创面诊疗管理,建立创面修复科,提高诊疗能力。创面修复科有明确的定义和收治范围,与烧伤科以及其他收治慢性创面的传统科室既有的学科内涵和收治范围没有任何冲突。每个学科有特定的患者群体和收治范围的界定,正如当初建立烧伤科的时候,烧伤大都收治在普外、骨科等外科科室,独立建烧伤科后,这些科室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一样,创面修复科的建设同样不会影响其它传统学科的发展。因为多数收治慢性创面的学科,均只收治了少量慢性创面患者,多数都是本学科收治范围内的患者。只要坚持按照学科自身的内涵和要求去发展,才能形成符合学科自身内涵的学科体系和特色。
3.坚持相互学习协作,谋求共同发展
创面修复科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处于初创时期,还很弱小,在各方面都要向相关传统学科学习,不仅要学习借鉴相关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也要学习传统学科在创面诊疗管理方面探索出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加快自身发展。
每个学科都有独特的优势可供其他学科学习借鉴。相互学习、相互协作,谋求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由于慢性创面发生的部位涉及全身体表各部,出现疑难病症时,需要与相关传统外科协作解决诊断和治疗问题;传统学科也会遇到需要创面修复科协助解决的治疗难题。
创面的治疗还涉及基础疾病的防控,慢性创面涉及许多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足患者需要内分科医生协助控制血糖;血管狭窄患者需要血管外科或介入科进行血管治疗;有的修复手术可能需要整形外科、骨科、显微外科、脑外科等协助完成。如果采取相互协作的模式,则可充分利用和发挥各自优势,为创面患者服务。还可联合申请项目,开展合作研究,成果共享,以惠及患者,促进学科共同发展进步。
(*跃生,付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