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今日小暑,伏天将至,喝二茶灸三穴,助你
TUhjnbcbe - 2022/9/20 8:32:00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来了,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

暑,是炎热的意思。进入小暑后,天气开始炎热,紧接着就是一年中热的大暑。小暑,可谓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节气。

小暑后,还有约十天就入伏了。“伏”是隐藏之意,“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阶段。

小暑后,真正进入夏季,想平安过夏,养生要过“四关”!

一,湿热关

夏季多暑多湿,人们经常会感到头重脑疼、抑郁、倦怠、胸闷、食欲不振等,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而臭。

二,养阳关

夏季重在养阳,而暑天易伤阳气,出现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如,

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

免疫机能一旦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

夏季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会慢慢下降,所以,夏令养生一定要注意养阳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三,睡眠关

夏季特点是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使很多人晚间休息不好。

若长期睡眠不好就会导致体内肾上腺激素等上升,使血压升高,诱发血管疾病。

从中医角度说,“阴阳失衡”,也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四,情绪关

天气炎热,情绪易波动激动,会导致上升,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切记,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一定要重视。

另外,情绪波动过大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

小暑时节,想平安过夏,喝二茶,可防病:

1,祛湿热

暑气越来越重,空气潮湿,外加不良习惯等会使湿热加重,每天坚持泡一包祛湿茶饮,利于身体健康。

此茶取赤小豆1.7g、蒲公英根0.7g、薏仁0.7g、芡实0.3g、绿茶0.2g、淡竹叶0.2g、五方草0.1g、槐米0.1g,按搭配,可自制成茶包。

蒲公英擅长祛湿热,可泻火、利尿、除湿,改善湿热所致恶心、舌苔发*等症。且,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称”,有很好的去火消炎之效,可以预防夏季上火!

五方草归肝、心、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利水祛湿、消炎止痛作用。

芡实,归脾、肾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芡实不仅能祛湿、调理脾胃,还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赤小豆、薏仁,二者都有很好祛湿效果。薏仁,性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作用,为常用利水渗湿药,也是一款常用食品;赤小豆,有健脾利湿、散血、解*作用。

淡竹叶以渗湿泄热见长。槐米可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绿茶不发酵,多种成分几乎都保留下来,祛湿效果最佳!

2,外感风热

感冒,不分季节,冬季感冒多为风寒,保暖、驱寒比较容易好。但夏季感冒多为风热,需散热,不容易好,做好预防,可每隔几天,喝一杯此茶。

此茶取薄荷1.5g、桑叶1g、菊花1g、杏仁1g,制成茶包,每日一包即可。

薄荷性凉,归肺、肝经,具有宣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疏肝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等。

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凉血止血作用,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

同样菊花也有清肝明目作用。四者搭配常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微恶风寒、口渴、咽痛、咳嗽痰*或黏稠,小便短*者。

小暑时节,想平安过夏,灸三穴:

艾灸,是养阳的重要养生方式之一,艾是自然界阳气最足的植物,而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用艾条温灸人体几个重要的穴位,以养阳补阳。

1,关元穴:祛湿、强健脾胃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取适量的艾条并点燃,之后放在距离穴位一寸左右的位置上方进行熏灼,坚持大约15-20分钟左右即可。

2,气海穴:下腹疼痛、大便不通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大椎穴:增强免疫力

位于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属督脉。

艾灸大椎穴可使淋巴细胞的数量加大,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艾灸大椎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冬病夏治”是夏季养生特色之一,对冬季好发疾病,如支气管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性疾病、畏寒症等,通过适当的治疗,到了冬季能预防复发或可减轻症状。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小暑,伏天将至,喝二茶灸三穴,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