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很焦虑!
这个月的KPI还没有完成!
打足鸡血,熬过几十个不眠之夜,紧赶慢赶终于涉险过关。
我长舒了一口气,如同万米长跑之后,身心俱疲。陷坐在沙发中,十指插入头发划过头顶……我更加焦虑了:我竟然又揪下了几缕发丝!
镜子里,那是我吗?难道不是葛大爷?!
当年那个浓眉大眼,长发飘逸,充满艺术气息的我一去不复返了。
背锅侠or真元凶?
但我并不孤单,我们的队伍日益壮大。根据卫健委调查,近年来我国脱发人群呈直线上升趋势,人群已超2.5亿,平均6个人中就有一位脱发,20岁到40岁占较大比例。
有志不在年高,数“聪明绝顶”人物,还看今朝少年郎。
我洗~刷刷,洗刷刷。
特效洗发水浸淫之后,抹上生发水,再照照生发仪,接着每一寸土地无差别搓揉。
但头顶的机场建设就从未止步,M型发际线在地中海高高飘扬。
那就植树造林。我狠心拔下后枕部毛囊在荒芜的前额播下了种子,种下了希望,试图阻止前线全面溃退。但即使我已经不惜成本,我还是没有盼到春天万物复苏,依然在秋风肃杀,落叶纷飞中挣扎。
多么痛的领悟。
我遍访群山,博览群书,找寻挽救脱发的真谛。
终于,在近期的《Science》里,我发现了蛛丝马迹。
皮肤具有非凡的自我修复能力,奥秘就在于皮肤上星罗棋布的干细胞(SC)库,它们能迅速转化补位,填平伤口。SC所处的微环境被称为“生态位”,一丝不苟调控着皮肤的修复。避免过度修复可能导致癌症,也杜绝修复不足可能加速衰老。但生态位的具体作用,仍存在许多未明之处。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哺乳动物细胞生物学和开发实验室的ElaineFuchs教授领衔的团队建立了一个皮肤完全透明的小鼠模型,从而可以直观观察皮下复杂结构的变化。
他们发现,毛囊SC周围的毛细淋巴管相互交织成网,这正是SC生态位的关键结构,影响着组织再生。
淋巴系统和毛囊干细胞紧密相连(每张图右侧都是局部放大图);A:3D图;B:表面渲染图;C:淋巴毛细血管;D:原理图(静止期);Bu:突起;HG:头发胚芽;DP:真皮乳头;
当毛囊再生时,淋巴系统和SC之间会发生动态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位于SC中的一种分子协调工具——分泌体开关来实现的。在静止期,SC表达类血管生成素因子7(Angptl7),促进组织排出多余的液体和*素。但当SC激活时,表达就会切换到Angptl4,导致短暂的淋巴系统和SC生态位分离。Angptl4则会破坏SC周围的毛细淋巴管,减少淋巴引流。
通过注射白喉*素(DT)破坏毛囊周围的淋巴管,研究者发现,毛囊神奇地进入了增值生长期。
破坏毛细淋巴管竟然导致了毛发再生
作者由此设想,对于那些皮肤再生障碍或者脱发的人,是否存在SC的枯竭呢?它又是否源于毛细淋巴管的异常呢?如果假设成立,那针对淋巴系统的办法,或许就是一个脱发和伤口的终结者。
这项研究以《Stemcell–drivenlymphaticremodelingcoordinatestissueregeneration》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
结语
由于市场需求的急速增长,植发业务蒸蒸日上。然而,目前并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能解决脱发问题。
遗传、压力、熬夜、疾病……,都可能导致“无边落木萧萧下”。毛细淋巴管的异常,在其中又占几分呢?
到底毛细淋巴管能不能扛起拯救脱发的大旗,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