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病例鞍区原发性小B细胞淋巴瘤一例
TUhjnbcbe - 2021/7/10 21:27:00

患者男,60岁。因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眼视力明显下降伴头痛、头晕入院。入院时体征:两侧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内收不能。血生化、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蝶窦、鞍区椭圆形软组织占位,大小约4.0cm×3.5cm×3.0cm,鞍底骨质破坏(图1)。MRI检查示病灶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境界清晰;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后病灶均匀、明显强化,包绕海绵窦,累及视交叉(图2)。

图1CT半扫鞍区椭圆形软组织肿物,鞍底骨质破坏;图2轴位MRIT1WI增强不病灶明显强化,包绕海绵窦;图3病理示小B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HE×40);图4免疫酶标示淋巴细胞CD20阳性(DAB×)术中见鞍底局部骨质已被破坏。吸收,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血供一般,与周围骨松质界限不清,幷见较多瘢痕样组织形成,部分切除以上组织后,鞍底以明胶海绵和生物蛋白胶固定。标本经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为:小淋巴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大小基本一致,部分核偏位;肿瘤细胞CD20(+)、PAX-5(+)、CD79α部分(+)、EMA(-)、CKpan(-)、P63(-)、GFAP(-)、CD3(-)、CD43(-)、CD5(-)、CD10(-)、CD23(-)、CD35(-)、CychnDl(-)、Ki67(15%+),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小B细胞淋巴瘤(图3,4)。术后及时行放疗,随诊6个月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缓解,双眼视力恢复正常。讨论鞍区占位性病变中以垂体腺瘤最常见,原发性淋巴瘤非常罕见。因颅脑内无淋巴结构,目前公认病变起源于脑室外膜原始间叶细胞、软脑膜组织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主要为Non-Hodgkin淋巴瘤,大部分为B细胞起源。鞍区淋巴瘤与颅内其他部位淋巴瘤一样,病程较短且发展迅速,本例2个月内视力急剧下降。影像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由于肿瘤细胞成分丰富、细胞间质水分少和核浆比例高以及瘤内丰富的网状纤维分布,因此瘤体T1WI大多数呈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接近灰质信号呈等或稍高信号,一般不发生钙化,出血也非常少见。增强扫描时由于大多数病灶破坏血脑屏障,故强化明显;同时瘤细胞具有趋血管现象,常沿血管周围向心性排列呈袖套样浸润,邻近骨质可见破坏。淋巴瘤对放疗十分敏感,本例术后放疗1个月后复查MRI病灶已消失,手术治疗的目的仅在解除局部压迫和明确病变性质。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作者:赵艳*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例鞍区原发性小B细胞淋巴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