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位居第二。脑出血的发病凶险,发病30d内的病死率高达35%-52%,仅有约20%的患者在6个月后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大多数患者以内科治疗为主,如病情危重或发行有继发原因,且有手术适应证者,则应进行外科治疗。然而目前内科治疗手段仍旧有限,除一般的血压、血糖、体温、并发症管理外,针对出血和神经保护的手段缺乏,临床获益不能明确。
中医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理疗过程中,已获得多数患者的信赖,而参与急性期的治疗则显得无力。中医被排除在急危重症的治疗基本成定局,然而,作为传承千年的医学体系,在急危重症方面仍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简单介绍一例中医早期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治疗的病例以供参考。相信中医的早期介入,可能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等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患者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模糊3天”入院。入院主要表现为:伸舌左偏,口齿不清,伴一侧肢体活动不利,以左手精细动作不灵敏为主,心电监测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在90/60mmHg左右,精神稍差,饮食、睡眠尚可,二便基本正常,平素大便保持在1天1次,*软。平素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既往肝硬化多年,曾有腹水、*疸等,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中医辨病辨证思路:该病属于中医之“中风病”范畴,传统中医不能区分缺血性与出血性中风,是而无止血一说,“离经之血”即是瘀血,瘀血当化瘀,是一原则;针对患者脉象以滑为主,偏无力,舌淡苔白等,结合血压低、乏力等,考虑王清任所言“气归于身半”,是元气之亏,选补阳还五汤类方。学习张学文教授颅脑水瘀证经验,认为,脑出血既有病理性出血之“血”,又有脑细胞水肿之“水”,是“血不利则为水”之病机,是以加用活血利水之品。
择住院期间处方一览:
核心方义分析:*芪大量,大补元气,气行则血行;水蛭乃破血逐瘀之药,力虽猛,而无伤气血,张锡纯谓其“破瘀血而不伤新血”;石菖蒲化痰醒脑开窍;川芎行气活血,引药上行;牛膝以川牛膝最佳,与丹皮均属活血化瘀,引血下行;大*一则引瘀浊下行,一则软化大便。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ps:手机拍摄,图片欠清晰,见谅
治疗前后对比,两周时间可见出血灶减小,病情改善,除伸舌稍左偏外,无其他后遗症,出院继服中药巩固。(PS:治疗过程中,加用醒脑静、曲克芦丁等药物。没有临床对照,确实难以将功劳放在中药上,但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值得进一步尝试。)
对于脑出血使用活血化瘀药,目前有争议,但我们认为中药活血化瘀是可行的。
中医角度分析(引张学文教授):
对在脑出血急性期是否可用活血化药,目前有颇多争论。我们没有拘泥于常法,而是从分析脑出血的病因病机着手,大胆陈言,提出了合乎临床实际的见解。认为在脑出血急性期及时使用适当的活血化瘀药是十分必要而且有益的。从中医理论上讲,脑出血后,离经之血即为瘀血,且出血愈多,瘀血也越重。瘀血壅阻脑窍,不仅直接损伤神明,且使之失去正常的主司和调节功能,或致脑络不利,津血流行不畅,血滞留而为瘀,津外滲而为水,形成瘀、水并存的病理格局,同时瘀血阻滞,血行失去常道,还可进一步加重出血。故在此期及时加用活血化瘀药,既可减轻脑血肿的形成,加速血肿的吸收消散,防止再出血,又能控制和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对于终止和延缓脑出血急性期病理发展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运用上,力峻勢猛之破血逐瘀药当慎用,因用之不当反而加重出血,可选用一些具有活血与止血双重作用之品,或酌加数味性能平和之药。在临证时,一般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常加三七3~6g,水蛭10g,花蕊石15g,再加入川牛膝15g,引热引水引血下行,丹参15~18g以养血活血。
从现代循证医学角度讲,(引年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
对无须手术处理的高血压患者,目前尚无理想的专科药物。年一个系统评价提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小时内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活血化瘀中药可更有效的缩小血肿体积与减轻血肿周围水肿,而且从中长期来看,还可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关于具体用药选择方面,另外2个系统评价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三七总皂苷注射剂或脑血疏口服液亦具有同等获益,且未有证据支持它们增加出血的风险。
尽管目前未有证据支持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小时以内的患者使用活血化瘀中药会增加出血风险,但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与再出血的风险较大、病情凶险,专家共识会一致同意用药时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安全性放在考虑的第一位。
九院中医科
九院中医科是综合性诊疗科室,可收治脑出血、脑梗后遗症、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肝硬化等多种病人;中药膏方调理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及亚健康调理等;提供艾灸、针刺、中药外敷、熏蒸、药浴、足浴等多种理疗治疗。
门诊安排:
万勇主任医师:周二、周四全天
住院中医师:周一、周三、周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