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有“沉默的杀手”之称,主要是有些类型的肾病早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但不同的患者自身表现也不一样,有些人出现症状较晚,有些人则刚开始发病就出现症状;有些人症状比较轻,有些人则比较严重,不容易控制。
肾功能损伤前后出现的一些症状,是反应病情严重程度的信号之一。早期最为突出的两大症状就是尿蛋白、水肿。尤其是表现为典型肾病综合征类型的肾病,除了这两症状,还会继发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病情比较凶险。
有尿蛋白、水肿的肾病都不好治吗?不一定。如果出现了这两项症状,反而是病情给出了信号,有利于病情的及时诊治。但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多数肾病综合征类型肾病都表现出尿蛋白、水肿的症状,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病理,更有助于病情控制。
出现这两项症状,一般可以按照“四步走”方法控制,病情或许更稳定。
第一步:整体性治疗
不同患者出现尿蛋白及水肿的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初步需要先控制病情的发展,首先要先了解肾功能的损伤情况,针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开始用药。有些患者严重水肿,大量尿蛋白且伴有少尿,甚至不能下床,行走不便,则需要大剂量药物及时纠正,以减轻水钠潴留、尿蛋白流失引起的其他心衰、血管栓塞等并发症,以保全剩余肾功能。
同时配合严格的饮食管理,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原则上每天摄入盐不超过3克,低脂饮食需严格限制热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注意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元素的摄入。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尿蛋白定量低于3.5克,水肿较轻,尿量高于毫升,在给与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明确确诊病理类型。
第二步:对症治疗
除了要首先控制住尿蛋白、水肿这两项症状,还有一些直接或间接影响肾功能稳定的症状同样要重视起来。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血栓、电解质紊乱引起的系列症状等等。
大量尿蛋白的丢失及水肿的加剧,会诱发高血压、高血脂,如果保守饮食调整不过来,需及时用药控制。沙坦及普利类的降压药,可以抑制血管紧张转化酶,来降低血压水平,同时有助于改善肾小球的通透性,减轻肾脏内部高压,降低尿蛋白,起到护肾作用。他汀类降脂药,对改善肾小球、肾小管内的脂蛋白,还有一定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进而起到护肾功能的积极作用。联合用药药物对控制这些症状更有益处。
此外,血压血脂得到控制后,血液流通,也有助于抗凝,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肾功能稳定,电解质紊乱也能得到改善。
第三步:诊断病理类型
为什么我把诊断病理放在第三步,而不是第一步?有时候患者发病时比较急,肾功能进展快,症状多且较严重,来不及诊断病理,需先控制住病情稳定后,再做诊断,治疗意义更大。
但不先做不代表不做,有些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稳定住了,也没做病理研究及出院了。可能会埋下隐患,病情反复或加重的情况。
明确诊断病理有两点原因,一是有助于精准防治,二是可以评估预测肾功能的走向,及病情的预后。比如有些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包括膜性肾病、微小病变等是比较好控制,且有一定自愈性,而继发性的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往往比较凶险,肾衰竭风险大。
诊断病理一方面是肾穿刺,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手段,不用太多担心,另一方面可根据特定指标评估,如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是评估膜性肾病的有力指标。
第四步:巩固治疗结果
大多患者积极用药后水肿、尿蛋白、低蛋白血症等都能得到控制甚至好转,肾功能趋于稳定。但为保持病情稳定,仍需要坚持服一些药物,同时注意配合低蛋白、低盐、低脂饮食。重视自身免疫力的提升,预防感染、药物等因素对肾功能的损伤导致的病情反弹。
肾友们还有肾脏病问题,可以扫码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