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划重点怎样学习三部六病下
TUhjnbcbe - 2021/4/1 12:11:00
初期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m.39.net/pf/a_5032807.html

上一次关于三部六病学习的推送各位小杏仁儿都记住了没有呢?

各位小杏仁儿们又是否遵循着每日读一读的要求,一丝不苟的,一天不忘的坚持每日打卡呢?

一定要记得每天坚持打卡哦,这是第一步的积累,很重要的呢!

叮~

话不多说,进入今天对于三部六病学习方法的介绍吧!

目录

1、熟记理论框架;

2、深刻理解,生动运转;

3、把握简单与复杂;

4、学好思维方法;

5、努力学用《伤寒论》;

6、集体治学;

7、实践第一;

8、积极探求;

9、学用专一。

五、努力学用《伤寒论》

刘老读书甚广,尤其对中医书籍古今名著几乎尽读,后独钟《伤寒论》。经几十年的研读和实践创立了三部六病学说。可以说《伤寒论》既是三部六病之源,又是三部六病之用。用三部六病学说研读《伤寒论》,便可把看似深奥难懂的《伤寒论》读成一部易懂易用较为直观便于操作的《伤寒论》,能展示出《伤寒论》的真正实质。

尽管如此说,《伤寒论》仍是一部较难悟透的书,难就难在《伤寒论》是摆事实多而讲道理少,道理需读者自己悟出。比如原文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这其气上冲是什么病理呢?怎么诊断呢?为什么桂枝汤能治疗呢?不上冲为什么不得与之呢?这一切都需读者自己悟出。又如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一条虽讲了点病理,但很模糊,阳浮而阴弱是什么病理呢?为什么阳浮会热自发,阴弱会汗自呢?为什么会出现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和鼻呜干呕这些证状呢?为什么桂枝汤会治疗这个证呢?这一切书内没有清楚的答案。当然,抽象地解释是容易的,但难以应用。如何形象地思维,需读者用三部六病的思维方法结合其他条文甚至《伤寒论》全篇自己悟出。

《伤寒论》的法和方都是很伟大的,其法是三部六病之法,其方验之临床是很有效的,法、方都要学好,但应以学法为重,要用三部六病的思维方法整体地前后上下相联系地深刻地理解其法,同时也要在大法的指导下逐条逐句地理解其法的具体应用。这就需要把《伤寒论》记得很熟。当然,要达到刘老的熟悉程度是很难的,我是达不到的,只好以勤补拙,对《伤寒论》天天读,随时读,时时思终身不辍。

为什么要如此研读《伤寒论》呢?第一,《伤寒论》对疾病的覆盖面很广,几乎所有的急、慢性病都能用《伤寒论》的法和方治疗,只不过是方的加减变化而已。第二,《伤寒论》完全来源于实践,其临床疗效很好很可靠。臧东来大夫早年曾对我说:“作为一名中医,如果不研习《伤寒论》,当你遇到大病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在后来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确是至理名言。这个大病指得是很重的中西医都很棘手的但又不是不可治的病。比如我曾治一例在校研究生患急性病*性脑炎。医院治疗20天脑压居高不降。来门诊给葛根汤三剂脑压基本正常。还治一男性胰腺炎患者,医院治疗月余,血液检查各项指标均不正常,正准备去北京治疗,经人介绍来门诊给桂枝加茯苓白术汤4剂,血液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还治一女性患者,患中枢神经脱髓鞘症,医院医院治疗未愈,其麻木已到上脘处,来门诊用调心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桃仁承气汤、疏肌散等方,或合用或交替使用服余剂而愈。这些病都很重很难治,但用《伤寒论》之法和方能轻取良效。学习《伤寒论》要逐条反复深思,从中悟出道理,如原文条“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为除中,必死”。从这一条可悟出用调心汤治疗心动过缓时,去掉*芩效果较快。又如原文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从这条可悟出用桂枝调心汤治疗心动过速时去掉芍药为好。我认为《伤寒论》是一个智慧和知识取之不尽的源泉,凡读必有新体会新认识新收获。三部六病纠偏疗法的主要内容就是《伤寒论》,所以,学用《伤寒论》是学用三部六病学说的重中之重。

协调疗法比较好学,人们也爱学,收效也快。纠偏疗法即《伤寒论》内容丰富,深不见底高不见顶比较难学,故有些人不愿深研。其实《伤寒论》里就有协调疗法,刘老就是从《伤寒论》里悟出协调疗法的。刘老如此研读《伤寒论》还曾与臧东来说:“《伤寒论》我们还有许多未知数”,也曾和我说:“咱要能跟随张仲景三年,或许能学点东西”。可见《伤寒论》是多么宝贵的一部巨著啊!作为学习三部六病的一名医生如果不学《伤寒论》,那实在是学得太少缺得太多了。我们一定要终身学习《伤寒论》,不断获得新收获,不断丰富三部六病学说。

六、集体治学

中医学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古至今的中医工作者,基本是单个作战,很少有真正的相互交流学习,形不成集体团队。造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医理论的不统一不规范,理论上就是各自为*,再加上一些人的保守思想,很难在同时间同空间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

西医学这方面就很好,因为其理论统一规范,所以西医工作者是以科室为团队,以全院为团队,甚至全国全球都在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共同进步,这是西医发展很快的原因之一。

三部六病学说总结整合中医各种思维方法,结合西医理论形成了统一规范的理、法、方、药完备的诊疗体系,这就给集体学习集体工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我们要真正坚持“无中外,无古今,无你我,以是者为是,以非者为非”的治学原则,形成集体学习和团队工作的氛围,不分师徒,老幼,先学后学,地位高低,都要相互平等相待,真诚切磋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尊重学术见解,无私奉献,虚心请教接纳,以实践判定是非。有时实践不得法也易颠倒是非,所以不要轻易否认他人的见解,更不要攻击他人。

自古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绝对高水平的。如一位学生与我交流一个病案,患者咳两月余,他没有用调心汤而是用炙甘草汤取良效,对我应用炙甘草汤启发很大。还有一位学生对我说他在治疗椎间盘突出水肿期用解肌汤效果很好,对我启发也很大。我们那怕与没有学三部六病的中医交流时也要真诚互学。我们要努力使中医队伍也象西医一样从学习到工作成为团结统一的团队,尤其是病房工作更可以象西医那样团队管理集体工作。

七、实践第一

王清任曾这样说:“古人立方之本,效与不效原有两途。其方效者,必是亲治其症,屡验其方,其不效者,多半病由议论,方从揣度。以议论揣度定论立方,如何能明病之本源”。我们无论是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理论与实践,还是总结自己的理论与实践,都要以真正的反复的实践为准,不可浮躁。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排除杂念,面对病人,认认真真诊断,精精当当组方,用方有证,用药有据,这样容易找到经验教训,否则易自乱阵脚迷失方向,效得不出经验,不效找不到原因。

八、积极探求

说到探求,有些人认为那是尖端人的事,我连基础的还未学好,何言探求。其实不然,探求是每个人必走之路,也是你现在正走之路。因为学习本身就是探求。探求主要是对以实践为主而言的,纯理论的探求是没有的,因为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的总结。作为一名临床中医主要的工作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认证,大从六病,小到十二证。认证是很难的,因为再好的理论也是相对抽象的。

打个比方,你从来不认识这个人,给你这个人的照片,让你从人群中找到这个人,我觉得一般是很难找到的,但是,让你从一群照片中找你熟悉的人就容易的多。照片与本人最近似了吧,但还是有距离,更何况理论与实际呢?所以无论谁,都要带着理论踏踏实实一点一点认识实践,对病、证、合病、并病、合证、兼证、牵连证、方证、药证一个一个慢慢认识,努力探求,逐步熟悉,逐步扩展,逐步深入,日积月累就会象照片也熟人也熟,人与照片融为一体一样熟练。慢慢熟则生巧,积巧便能有突破性的理论总结。这样无限反复就会发展。所以说探求是无穷止的。

九、学用专一

学用三部六病学说的中医人员,医院校毕业还是学徒,尤其到中年,对传统中医的理论学习已很深很广,也已有自己的许多理论认识和临床经验,所以在学用三部六病时就有意无意地会参杂以往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这好不好呢?就事情本身无可厚非。但我的体会是既然学习三部六病就用三部六病辨证法,其他辨证法一概不用,这样进步较快。因为三部六病辨证法就能涵盖传统的所有辨证法,就能覆盖所有的急慢性病证,所以无需再用其他辨证法。再则只用此法熟能生巧。刘老曾和我说:“咱用青龙刀就不用丈八矛”。当时我也暗自认为管他青龙刀还是丈八矛,只要取胜即可。经过几十年的学用,深深体会到还是老师说得对。今用青龙刀明用丈八矛,甚至又用锤又用棍,最终难精于一。试想关云长改用丈八矛还能那样英武吗?

那么,原学得理论与实践有没有用呢?那是很有用很可贵的。试想,没有原学的知识怎么能学习三部六病学说呢?我们只是要把原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合理地融入到三部六病学说里,临床难以兑现的则可暂时放弃。比如常说的肝郁伤脾,这就是横隔上下肝脾部位腹肌与内脏组织都痉挛,腹腔内脏的血液和淋巴回流不畅而稍有郁血,故出现胸腹胀满,嗳腐吞酸,食欲不振,脉弦或聚关等消化功能不良证状。这是枢部影响里部,故用小柴胡汤或调胃汤很好,用逍遥散也可。再如我曾治一中年女性患者,医院一名行*人员,其证状是腹胀满,心慌短气,食欲不振,大便稍溏,脉弱无力。我诊之心动悸短气脉弱无力乃枢虚证,腹胀便溏乃里虚证,处以四君子汤三剂而愈。该方人参甘草强心补枢部虚,白术茯苓补里部虚,这完全符合三部六病的思维,疗效也证实了思维的正确。经多年的思索和实践,现我已把前半生的一些诊断和治疗的所谓的经验和教训都拾起来归到三部六病学说里了,使旧经验有了新思维,也更好操作了。所以我认为,不仅要用三部六病学说学用《伤寒论》,也可用这种思维方法学习各种古今中医知识。当然也要认真学习西医知识,不然也无法学习三部六病学说。这样自己的临床技巧更易提高,也能使三六病学说更丰富更大众化,这也是刘老的一贯思想。

苏庆民教授说:“一门学科是在不断地适应社会时代需求发展的,总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已有的理论学说、实践方法,从而获得不断创新与发展,保持其学科理论的先进性与应用价值”。三部六病学说已较完整系统地创立了。刘老说:“中医的发展总算找到一条路了”。这条路还需后人一辈接一辈地走下去。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永保其先进性。今天,学用三部六病学说的群体已有一定的规模,并不断扩大,但仍是微小的星星之火。我坚信,将来必成燎原之势,只是时间很长,道路很艰难而已。我们只要在我们的时代尽我们的努力,做好我们的工作,尽可能地普及发展三部六病,尽可能多地造福患者就可以了。

话说至此,各位小杏仁儿对三部六病的学习方法是不是都有所了解了呢?是不是都迫不及待地准备自己试一试了呢?

还在等什么?

做就完事了!

别忘了!!

每天还有小打卡哦!!!

编辑

权宋潇陶思羽

审核

王艳于靖于广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三部六病学社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推陈出新缺者创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划重点怎样学习三部六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