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核心思想的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乳腺癌精准医疗结合的分型-分阶段治疗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乳腺癌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分阶段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可,分型施治的循证医学证据虽仍有不足,但专家组认为分型施治尤为重要。
乳腺癌根治术创面较大,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皮瓣坏死、淋巴漏、皮下积液、上肢水肿等。西医主要是局部对症处理,而中医则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疗效较单纯局部处理有明显优势。
1、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约20%的乳腺癌患者术后会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淋巴水肿的保守治疗包含患者自我防护教育、皮肤护理、运动康复以及物理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引流、弹力套、短拉伸弹力绷带、长延展弹力绷带、机械压力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采用以淋巴静脉吻合术为代表的显微淋巴回流重建手术,将淋巴直接引流入静脉系统,从而绕过阻塞的淋巴管。
病机:乳腺癌术后脉络损伤,气血两虚,瘀血内停。气虚致水液不能气化而停滞,气虚血行不畅,脉络瘀阻加重,血行不利则为水,溢于肌肤而发为水肿。所以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主要病机为水瘀互结。
治法:益气活血,利水消肿。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验方新编》)。
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黄芪,泽兰,泽泻,甘草。
辨证加减:气虚明显者黄芪可用至60g(舌苔厚腻者慎用);上肢肿胀难耐加桃仁、红花、车前子;疼痛灼热者加连翘、蒲公英、丹皮。
针刺和灸法可通过刺激腧穴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目的,在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另外,配合中药苏木、伸筋草、赤芍、川芎、大黄、丝瓜络、苍术、金银花、连翘、黄柏、鸡血藤、苦参煎汤熏洗热敷亦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2、皮下积液
病机:乳腺癌术后脉络损伤,津液流溢于脉道之外,停留在肌肉、皮肤之间隙,则发为皮下积液。
治法:通阳益气,活血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黄芪,甘草,白术。
辨证加减:血瘀明显加泽兰、泽泻、路路通、石见穿活血利水;口干加天花粉清热滋阴解毒;皮肤灼热色暗加败酱草、仙鹤草、丹皮。
3、皮瓣坏死
病机:乳腺癌术后气血不足,脉络损伤,瘀血内停,阻遏气机,局部失于濡养。皮瓣坏死后“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使血脉阻塞,加重血瘀,形成恶性循环。
治法:补气生血,去腐生肌。
方药:八珍汤加减(《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甘草。
中医外治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方面效果令人满意。创面脓腐未净时,先用红油膏或九一丹祛腐,待脓腐已净,再用生肌膏或白玉膏,创面应一直保持滋润。此外,祛腐生肌散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皮瓣坏死也有良好的疗效。
4、术后焦虑
病机:乳腺癌患者多为肝郁痰凝体质,此类患者易伴发焦虑抑郁。中医认为,女性乳头属肝,乳房属脾胃,其发病多为忧思恼怒,肝郁化热,内热扰其心神,则烦躁不安,郁气横逆,或克制脾胃,扰乱脏腑功能,或走窜肠间,导致口苦咽干、大便秘结。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景岳全书》)。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辨证加减:伴失眠、口苦加炒枣仁、知母;若胁痛甚、大便干加丝瓜络、生地、川楝子、瓜蒌。
术后抑郁可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采用本证选穴和标证选穴结合的方法。耳针(耳穴压豆)选穴,肝、脾、心、三焦可调理脏腑,疏肝解郁,调理气血。交感、枕、神门、皮质下、内分泌、神经衰弱点可调神理气、镇静安神。
5、术后感染
病机:乳腺癌术后感染可由六淫邪毒或正气虚弱引起。六淫皆可化火,感染表现为热毒、火毒的证候。“正气存内,邪不干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伤,不足以抗邪,而致感染发生,其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过度等皆为致病原因。故中医主要以清热解毒和扶正祛邪治疗感染,将热毒从外透解,兼以扶正祛邪,以达到祛邪不伤正,表里兼治之效。
治法:清热解毒,扶正祛邪。
方药: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辨证加减:若便秘者加大黄、厚朴等;发热加人工牛黄、柴胡等。
(6)术后恶心呕吐
病机:乳腺癌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属于外邪侵扰,引起脏腑气机紊乱,三焦气化升降失常,胃气逆于上则嗳气欲呕。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旋覆代赭汤加减(《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半夏,甘草(炙),人参,代赭石,生姜,大枣。
呕吐甚者以外治为主。耳穴压豆取肝、胃、膈、耳中、神门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降逆止呃。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穴位贴敷,可使脾胃经气疏通,消积导滞,气血平衡。按摩合谷、内关等穴,可通过由表及里的经络传导,使腑气通、胃气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