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教版2021年初中生物四册知识点汇总
TUhjnbcbe - 2024/9/1 17:16:00

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活动:观察、调查、实验和资料分析等。

(2)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新陈代谢)。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生物圈的范围(20Km左右):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5.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6.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属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属合作关系。

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沙地植物能够防风固沙等。

8.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9.食物链和食物网:(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例:汞、钨、DDT等。

10.生态系统:

(1)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2)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坏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1.普通光学显微镜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P36)

(2)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P37-39)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2.细胞

(1)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

②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割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另外,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③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④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在细胞核。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3.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4.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

(1)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等。

(2)动物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等。

15.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P43)

制作步骤:

(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内表皮。

(3)把撕下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轻轻地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可避免气泡的产生而影响观察。

(5)碘液染色。(注意要点)

(6)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6.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P47)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3)把牙签上附着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4)盖上盖玻片(同上实验步骤4)。

(5)碘液染色。

(6)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7.细胞分裂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核裂→质裂)。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的细胞中,由此,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即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8.癌症(P60-61)

(1)癌细胞: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的,这个过程称为癌变。相对于正常细胞,癌细胞具有分裂速度快,可以转移两个特点。目前发现的致癌的因素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一、物理因素,如,辐射;二、化学因素,如,重金属;三、生物因素,如,霉变的食物。

(2)基因层面:正常的细胞内有两类与癌症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治疗:切除、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细胞分化(P62)

(2)动物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3)植物体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20.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1.单细胞生物

(1)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疟原虫等。

(2)赤潮/水华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3)熟识草履虫的结构(P70)

22.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流感病毒)、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细菌病毒(称为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

(2)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3)朊病毒是一种结构特殊的蛋白质,能像病毒一样传播疾病。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3.常见绿色植物各类群的比较

24.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25.种子的萌发

(1)条件

①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②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过程:先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种皮,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6.植株的生长

(1)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植株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①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

②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

③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4)合理施肥:不同农作物对水肥的要求不同,同种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对水肥的需求不同。

27.开花和结果

(1)桃花的结构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①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2个)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1个),与精子(1个)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2个)与精子(1个)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珠被→种皮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

28.绿色植物与水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2)植物吸水

①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又称根毛区。

②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③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④植物茎中有形成层,使得树木茎不断长粗,有些植物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P)。

29.蒸腾作用:

(1)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2)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②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③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0.光合作用:

(1)条件:光能、叶绿体
  

(2)原料:二氧化碳、水 

(3)产物:有机物、氧气 

(5)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6)“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P-)

31.呼吸作用

(1)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2)公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4)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保存蔬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充气;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3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3.人的生殖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CO2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3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35.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36.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①消化道:口腔(牙齿、舌、唾液腺)→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胃腺——胃蛋白酶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①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无消化酶),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②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③蛋白质最终分解成氨基酸,淀粉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最终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7.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合理的营养。

(2)平衡膳食宝塔(P37)

(3)食品安全

①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有质量安全图标(QS)。②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③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38.呼吸系统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①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②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③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①吸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

②呼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当你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39.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主要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①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盘状(柿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②白细胞: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③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①人类常见的血型为ABO型,A型,B型,AB型,O型。

②输血时候,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③无偿献血:从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40.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41.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肺静脉连左心房,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保证血液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2)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①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动脉血→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②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①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②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4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排遗:人体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排便。

(2)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其中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由皮肤通过汗腺排出体外。

(3)排尿

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②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③尿液的形成

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④排尿的意义: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⑤尿常规异常: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如,糖尿病。

4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①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瞳孔:调节进入眼球光线强弱;睫状体: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②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③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收缩,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

①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③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④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⑤反射的种类

⑤-1简单的反射:生来就有的,如:缩手、眨眼、排尿、膝跳等反射。

⑤-2复杂的反射: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如: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谈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4)激素调节

①外分泌腺:有导管,如,唾液腺、汗腺等。

②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睾丸、卵巢)等。

③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5)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44.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及温室效应)。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如,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华、赤潮)。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生物入侵)。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如,退耕还草)。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45.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46.水中生活的动物

(1)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2)水中的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3)水中的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4)水中的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47.陆地生活的动物

(1)蚯蚓

①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②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③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④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⑤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2)兔

①体毛光滑柔软,有保温作用。

②用肺呼吸。

③哺乳动物,体温恒定。

④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⑤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因而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

48.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

①身体成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有羽毛;

②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食物残渣很快排出。

③胸骨具有龙骨突,便于着生发达的胸肌。

④有发达的气囊,减轻体重,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⑤心脏发达,心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2)昆虫

①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

②外骨骼:支持、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③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飞行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繁殖。

49.节肢动物: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表由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50.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变态发育。如:青蛙、蟾蜍、大鲵等。

51.动物的运动

(1)骨胳肌

①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做肌腹,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腱。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②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手速,肱二头肌舒张。

(2)关节

①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和关节软骨。

②使关节牢固的结构:关节囊,及关节内外的韧带;

③使关节灵活的结构:关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52.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①“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动物的绕道取食。(P35-36)

(3)社会行为

①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如,蚂蚁、蜜蜂等。

②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气味等。蝶蛾类昆虫可用性外激素通讯。

53.生物技术

(1)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减少污染等优点。如,乳房生物发生器。

(2)仿生: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如,飞机——鸟的飞翔雷达——蝙蝠的回声定位

薄壳技术——乌龟的背甲宇航服——长颈鹿的脖子

荧光灯——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54.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55.细菌

(1)培养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消毒→接种→培养

(2)生活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生存空间,有的还需特殊条件。

(3)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4)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5)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无成形的细胞核),有的有鞭毛、荚膜。没有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原核生物。

(6)生活方式:异养,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56.真菌

(1)常见的真菌:木耳、香菇、灵芝、酵母菌、青霉、曲霉等

(2)真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真核生物。

(3)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57.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如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形成足癣等。

(3)与动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氮)

58.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制作:

①酵母菌,无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酿酒。

②酵母菌,有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馒头、面包等。

③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如制酸奶、泡菜等。

(2)食品的保存: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3)防腐:脱水法、腌制法、烟熏法、真空包装、冷冻法、罐藏法、巴斯德消毒法等。(4)制药:抗生素和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药物

(5)净化环境:厌氧菌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好氧菌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59.生物的分类

(1)植物分类

①比较形态结构

②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是重要依据

(2)动物分类

①比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3)分类单位

①界、门、纲、目、科、属、种

②基本单位:种

③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生物类别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则相反。

60.生物的多样性

①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②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61.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优点: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变异力)

(2)无性生殖

①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优点: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

②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和压条。

③嫁接有枝接和芽接,成活的关键是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④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繁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茎尖、根尖、花药、花粉等)

6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

①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②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蜂、蝶、蛾、蝇、蚊

③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螳螂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①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②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③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④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④-1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④-2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①鸟卵的结构及功能:卵壳和壳膜——保护,卵白——营养和保护,卵黄——营养,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

②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6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64.遗传

(1)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①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

②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等。

③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④把同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2)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3)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图注:1为基因;2为DNA;3为染色体;4为细胞核。

①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

②一条染色体是由一条DNA和蛋白质构成的。

③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4)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5)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6)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①熟悉“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P32-34)

②相对性状具有显、隐性

(7)人的性别遗传

①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②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P38图)

65.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太空育种(诱变育种)

66.生物的进化(1)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总趋势

①原始生命的起源:无机物→有机小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了解“化学起源说”“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图(P48)

②植物进化的历程:藻类植物→藓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③动物进化的历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④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①例:桦尺蠖体色的变化(P58)、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P62)

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这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67.传染病

(1)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①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③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①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报告、诊断、治疗、隔离),如对患病动物进行深埋、焚烧处理。

②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消灭媒介生物

③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

68.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①第一道:皮肤和黏膜,阻挡、杀灭、清扫

②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③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①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②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逐渐建立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5)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6)免疫的功能

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7)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69.安全用药常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70.急救

(1)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最常用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注意:口对口吹气法的步骤,每分钟吹气的次数及人工呼吸成功有效的标志(P84-85)}

(3)人工胸外心脏挤压(P85,一般不考,但是希望所有同学都能知道)问题:

①如何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②胸外心脏挤压如何与人工呼吸结合进行及频率?

③胸外心脏挤压抢救有效的标志是?

(4)出血和止血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①内出血: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

②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②-1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红色,渗出

②-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慢慢流出。按压伤口远心端(下方)止血

②-3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喷射状。按压伤口近心端(上方)止血

7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1)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2)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3)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P95-96):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5)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6)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7)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附表:初中生物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和模拟探究实验

声明丨以上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2021年初中生物四册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