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乳腺肿瘤发病率、诊断率、手术量的逐年增高,“病理”这一专业名词对患者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术后患者大多会主动关心自己的病理结果: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在哪?肿瘤是否需要切除?切多大范围?切得干净不干净?是否需要继续扩大切除?单纯手术治疗是否足够?是否还需要辅助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
橘皮样外观但是患者面对病理报告上的文字又如阅天书,对于病理报告的描述充满困惑。“这个指标是不是晚期的意思”、“那个描述会不会治疗效果很差?”、“为什么那个普外科的医生和你们乳腺科的医生对报告的解读差别那么大?”
术后常规病理报告上图是住院患者术后常规病理结果,术前皮肤可疑橘皮样外观,是不是就是肿瘤侵犯皮肤?
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上图是同一个患者术中冰冻病理结果,腋窝前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术后常规病理报告上图是同一个患者术后常规病理结果,腋窝前哨淋巴结出现孤立肿瘤细胞,这有什么影响?是否需要加做腋窝淋巴结清扫?
病理报告难以看懂,阅读报告无比困惑面对晦涩难懂的乳腺术后病理报告,报告单中符号、数字和字母常使患者和家属感到困惑,患者纵然有诸多疑惑也只能望“报告”兴叹,需带着诸多忐忑、通过漫长的挂号咨询再次找寻专业医生解读,其中内心的焦虑与煎熬可想而知。如何初步读懂乳腺术后病理报告呢?且让我们将病理报告枯燥而又神秘的面纱轻轻揭开。
病理切片大致流程病理诊断报告之所以难懂,因为这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前文有提及石蜡病理需要先将手术切下的病变组织、器官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处理,包括在福尔马林中固定、病理医生取材、放进包埋盒、组织脱水、石蜡包埋、薄层切片、HE染色、封片处理等,制成一张张薄薄的切片。当切片制作完毕后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阅片,根据多张切片的结果作出病理诊断。这是病理检查的标准做法。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还得进一步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和分子病理等检测手段进行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这就是为何病理报告晦涩难懂的缘由。
如何分清“癌”还是“瘤”如何看懂乳腺病理报告?先让我们分清“癌”还是“瘤”。患者拿到病理报告最关心的便是肿瘤的良恶性,但是又经常癌瘤不分,一般来说,带有癌字的大多是恶性病变,除了小叶原位癌被认为是发生乳腺浸润性癌的高危因素,属于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