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我们一起来看一道关于水肿的例题:
1.心源性水肿的产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B.肾脏排泄减少
C.门静脉高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1.A。
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考查水肿机制的例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水肿的分类以及各自的机制和特点:
一、发生机制
产生水肿的机制如下:
1.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1)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加;(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4)组织间隙机械压力降低;(5)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2.钠水潴留
(1)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①肾小球滤膜通透性降低;②球-管平衡失调;③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④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
(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①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②醛固酮分泌增加;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3.静脉、淋巴回流障碍:多产生局部性水肿。
二、病因与临床表现
1.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
发生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流吸收减少所致。
水肿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能起床活动者,最早出现于踝内侧,行走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经常卧床者以腰骶部为明显。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此外通常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还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右心衰竭的其他表现。
(2)肾源性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
发生机制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肾排泄钠、水减少,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引起水肿。钠水潴留是肾源性水肿的基本机制。
水肿特点是疾病早期晨间起床时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很快发展为全身水肿。常有尿常规改变、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3)肝源性水肿:肝硬化是肝源性水肿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腹腔积液,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门脉高压症、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回流障碍、继发醛固酮增多等因素是水肿与腹腔积液形成的主要机制。
(故以上三种水肿类型可以记忆为:心在下,肾在上,肝脏水肿在中间。)
(4)内分泌代谢疾病所致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又称为黏液性水肿。该水肿特点为非凹陷性,水肿不受体位影响,水肿部位皮肤增厚、粗糙、苍白、温度减低。
(5)营养不良性水肿: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或维生素B1缺乏症,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可产生水肿。其特点是水肿发生前常有体重减轻表现。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6)妊娠性水肿:主要原因为钠水潴留,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
(7)变态反应性水肿:常见致敏原有致病微生物、异种血清、某些食物及动物皮毛等。
2.局部性水肿
(1)炎症性水肿:见于蜂窝织炎、疖肿、痈、丹毒、高温及化学灼伤等;
(2)淋巴回流障碍性水肿:见于非特异性淋巴管炎、淋巴结切除后、丝虫病等;
(3)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见于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
(4)血管神经性水肿;
(5)神经源性水肿;
(6)局部黏液性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