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讲述一下自己的一位老年患者就医的一个过程。
老王,男,今年76岁。
可以说老王命运多厄,在10年前患过一次心绞痛,3年前又因脑梗死住院治疗半个多月。老王年轻时是一位体力劳动者,生活比较规律,家中老伴患有视神经萎缩疾病多方求医未果,最终导致双目失明,由于长期口服预防性用药,经济负担较重,生活比较困难,对自己热爱的烟酒嗜好,也早就戒掉了。对于自己患上心脑血管疾病,老天爷对自己的命运不公,很是不满。限于自己的文化水平低,无意间看到北京电视台播放的养生堂,对祖国中医的博大精深深为折服,之后基本上是每期必看,光笔记就记录了30多本,自学本草纲目等医学书籍,对很多中草药的药性、用法及属性掌握很透彻,在健康教育不同的电视节目中学习了很多的中草药的成方,有时也拿来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极力推荐使用,也治好了很多患者疾病,对自己掌握的一些偏方、秘方能够倒背如流,津津乐道,甚至自己把多年学到、听到、看到、在书本上抄来的医学知识及养生之道汇聚成一本书,装订打印出来,俨然是一位中医养生专家。
老王在3个多月前清晨起床时出现一个头晕目眩,自我感觉到自己的房子要倒转过来一样,床在晃动,房间的家具桌椅凳子也在晃动,甚至是天花板及吊灯都在晃动,自己好像要掉到床底下,向深渊深处坠落似的,双手乱舞,紧紧抓住床沿不敢撒手,双眼紧闭,浑身战栗颤抖,大汗淋漓,心慌胸闷,胃中翻江倒海似的,干呕想吐,紧闭牙关,身体一动也不敢再动,一动头晕症状就会加重,不知持续了多长时间,直到自己的老伴双手摸到自己沁满汗珠的额头,把老伴吓的尖叫起来,在老伴的搀扶下躺倒在床上,在床上也是一动也不敢再动,稍微活动翻身一下,就感天旋地转。
老王绞尽脑汁的想,也没能给自己得出一个诊断,待症状稍微缓解后,在孩子的帮助下住进医院神经内科,抽了很多管子血,颅脑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心脏超声等检查,也没有发现明显的诱发头晕的证据,除了每天输液,还有大把的西药和中成药口服治疗,头晕症状有所减轻,仍有时出现头晕目眩的感觉,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暂,在住院治疗10天后带着大包小包的药物出院。
老王是个不甘心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管控的人,老王自己想我学习了这么多的中医药知识,难道不能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吗,在得了这场大病后,非常留心一些老中医的临床医案及中草药的治疗头晕眩晕方面的诊治方案。也试着给自己开几种中草药治疗,也都有一些效果,头晕症状逐渐减轻,每次发作时那种恐惧害怕的感觉也逐渐的减轻了,头晕发做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自己也琢磨出来只要不快速的向右侧卧床倒下,头晕症状就不会来的那么剧烈难受。
医院的中医科就诊取药的次数比较多,每次去都要花去大半天的时间,医院的时间,医院拿上几味中草药进行自我治疗。
有天老王偶尔经过我的诊室,看见有位患者在床上复位治疗时害怕的高声尖叫,紧紧抓住我的手臂,满头大汗,给吸引过来。联想到自己的病史,不自觉的放慢脚步,仔细观察我给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在我说患者这要晕了这要晕了时候,感觉非常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位年轻的大夫能够清楚的判断出患者的头晕症状?老王在心中打了一个非常大的问号。
老王放弃了急着回家的念头,留下来细心察看我给不同患者治疗的过程,隐约感觉自己的病症也许眼前的这位大夫能给治疗好。
第二天老王没有吃早餐就早早的来到我的诊室前,担心要抽血化验做进一步的检查,同医院就诊的医学资料。我详细的询问老王发病时的情形变化,在快速起床或者右侧倒下,床上翻身,体位变换时诱发头晕不适,伴有畏光畏声,恶心甚至呕吐,心悸不适,大汗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在简单的双眼平滑实验凝视实验中诱发出向右侧的水平性眼振,原地踏步实验检查见向右侧倾泻,在行位置性变动实验前,给老王详细讲解将要做的动作及可能要发生的事情,有可能诱发出明显的眩晕感,先给老王先吃下一个定心丸,减轻老王的紧张情绪。在给老王行右侧Dixhallpike实验检查时诱发出明显的向地性眼振,提示老王的右侧后半规管结石可能。老王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刚开始发病时的情形。双手牢牢的抓住我的手臂不放……
我给老王行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同时敲打双侧乳突部位使结石尽快复位。复位治疗后大约半小时,老王不放心自己是否复位成功,再次自行倒在诊疗床上,看看复位后的治疗效果。“真的是不头晕了”老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经历了这么多的折磨,又是输液又是口服西药中草药的,不如眼前的这个年轻大夫对自己的头部敲敲打打管用。
没过几天,老王偕老伴来就诊,看头晕症状,我看到老人双目失明,双眼内陷,无法观察明显的眼球震颤,只能试着给老人行变位试验检查,观察老人的面部表情及老人的体位变化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试着给老人行手法复位治疗,没有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老人起床后走廊走了一大圈,回来后在诊疗床上反复的倒下起来,翻身活动,也未再诱发出明显的头晕症状。这里面可能有老王的心理暗示作用吧。
简单科普知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是外周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BPPV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耳石自椭圆囊斑脱落进入含有内淋巴液的半规管内,随头部运动在管腔内移动或黏附于嵴帽上,造成双侧毛细胞放电不一致,从而引起头晕或眩晕感。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常采用Dix-Hallpike变位试验,水平半规管BPPV常采用滚转试验进行诊断。
诱发体位:在起床或躺下、床上翻身、头部快速运动、仰头、弯腰时头晕或眩晕是否加重,这是目前BPPV最常见的诱发体位。有时病情待多次发作之后,逐渐转为慢性发作,大于3个月后转为慢性头晕或眩晕,一般伴有焦虑或和抑郁情绪在里面,成为慢性发作性头晕不适。
如何判断结石具体到哪一个部位,在哪一个半规管里面,有时这需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其实主要是观察眼球眼振的方向和部位,根据眼球眼振的方向部位及诱发的情况,在行颅脑CT或颅脑磁共振检查排除中枢性的眩晕之外,对于外周性眩晕,特别是BPPV的诊断预判可以试着行排除法去治疗,不是右侧的就是左侧的,不是后半规管的就是水平半规管的。再就是嵴帽结石等等。
治疗方面有我经常用到的手法复位治疗的Epley手法复位是针对于后半规管结石的,还有Semont手法复位也是针对后半规管结石的,特别是不能平躺的患有脊柱疾病的患者,对于水平半规管结石治疗选用烧火棍疗法。
其实诊断这种外周性眩晕不是很难,难得是您的脑中有没有这种疾病的概念,想不到这种疾病所带给患者的痛苦,说到底就是行医中自己视野的局限性。
中枢性眩晕是另外一大类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