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92岁的姑娘
有个亲戚向我抱怨:
自己已经工作好几年了,几乎天天都在加班,同事有的升职,有的加薪,唯独自己没啥变化,甚至连常常准点下班的新人都升职了。
像她这样的人其实不少。
日剧《我到点下班》中的三谷就是一个典型的加班狂,她提倡一种魔鬼般的工作模式“要想做好工作,就要付出10倍的努力“。
尽管她已经如此拼命了,却没有换来升职加薪,只是被人评价为“她唯一能跟人炫耀的,就是全勤奖了“。
你为什么总是有加不完的班?
像三谷这样的例子倒也太极端,大多数人加班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工作的确太多,不加班根本完不成。
是工作效率太低。也没闲着,就是干不完。
三是觉得加班才能凸显自己很努力很敬业,想给领导一个好印象。
如果你的同事不加班也能升职加薪,证明你们公司没有实行,你的老板也不欣赏假装努力的人。你的情况只能是第二种。
某大V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虽然一直被很多人唾骂,但是认真琢磨她的观点并没有什么不对。
文中这样说:有两种人可以不加班:
第一种人是已经有家庭小孩,可以选择性不加班,而你们现在都不是;
第二种人是做事效率极高,不需要加班了。不好意思,你们都还没牛逼到这种程度。
这话反过来理解就是,有两种人要经常加班:
第一种是除了工作,没有自己生活的人,以加班来打发时间;
第二种就是能力太差,上班时间干不完活的人。
不加班能把工作干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做好几点:
1.提高工作效率,改变“重量不重质”的习惯。
“一万小时定律“相信大家都理解,很多工作的确需要时间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
一个新人刚工作就能做到省时高效,升职就是理所当然。多数人需要一个积累和摸索的过程。但是加班并不能成为有助于这种积累,甚至会适得其反。
这让我想起一个“果酱法则”。
超市里卖果酱,一开始,超市提供了6种果酱可供顾客试吃。
某天,超市一下子提供了24种果酱试吃,虽然招揽了更多的顾客,但试吃的顾客中只有3%最终购买。而提供6种试吃果酱的时候,试吃的顾客中有30%的购买了果酱。
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少即是多”的道理。导致加班的原因就是以为多花时间,多做事就能把事情做好。
上学的时候,我们身边总有非常刻苦但成绩平平的学生,也有看起来很轻松却总能拿高分的学生。
前者更多的只会大量刷题,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而后者更多的会去分析解题思路,懂一题就基本类型的题,学起来自然很轻松。
如果我们想要不加班,必须改变工作方法,提高效率。
2.不能以加班为荣,树立“加班是能力低下”的意识。
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低头拉车式的过分勤劳是奴隶的美德。只能证明我们做了工作的奴隶。
有人说加班是态度,不加班是能力。态度只能感动自己,能力才能感动上司,而升职就是对你能力的认可,跟态度无关。
拼命加班肯定不是一种正常的工作状态,我们不能自我感动,更不能自我麻醉,必须加以警惕和反思。
猎豹CEO傅盛的文章《认知三部曲》里写过:“记得有段时间,我非常忙,各种会议满天飞,效率很低,当时我就想,难道当年乔布斯比我更忙吗?归根到底还是我的管理方法不对。
于是我不停追问自己,如果我现在让工作时间少一半,能不能做得更好?
当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忙的根源其实就在于自己认为太多事情很重要。
最终他用逆向思维解决了自己的困惑。只要牢记“加班是能力低下的表现”这一点,你就会逼自己改变。
3.算好时间成本账,学会管理时间。
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日本作家桦泽紫苑在《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一书里,就讲述了自己怎么从“忙杀“的状态变成一个时间管理者行家。
他是一位神经科医生,每天上午接诊数十位患者,下午去住院部巡查,有时还会被急诊科喊去帮忙。下午5点后还有开不完的会议,写不完的诊断书和病历。还要去实验室做实验到很晚。
一天之中,在医院的时间基本达到14个小时,晚上回家,通常是夜里11点后。
有天早上醒来,一阵强烈的耳鸣向他袭来。
开始以为只是太疲劳了。可慢慢地耳鸣越来越厉害,有只耳朵几乎听不到声音了,结果诊断为“耳蜗淋巴水肿“。
最后他还被医生警告:”如果不管它,这只耳朵很可能永久性失聪!“
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时间成本减小。
通过改变自己分配时间、使用时间的方法。他不仅在本职工作干得更出色,发表了很多论文,获得了去美国进修的机会,还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他把自己管理时间的方法写成书,影响了无数人。让自己除了医生的头衔还多了作家、博主、旅行家、健身达人等各种称号。
他说:“如果你想要改变人生的现状,请先改变管理时间的方法。“
做个不加班的人
你收获的不只是时间
你能收获更出色的工作能力。
谷歌曾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某些关键岗位上,宁愿花两倍的价格雇佣行业内最顶尖的人才。因为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差距是质量级的,而不是人们想象的一点点。
一流人才拼的是头脑,三流人才拼的是时间。
一个能高效工作的人一定是善于思考的。思考层次越高,价值也就越高。这个时代不缺拼命努力的人,倘若你有出色的亮点,那么在职场势必走得更好。
你能收获健康。
知乎上有篇高赞文章叫《35岁后,才会发现年轻时的拼命加班是多么的傻X》,评论者众,感同身受者众。
工作制是互联网行业的专属名词,这种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高薪和加班。但前段时间一名网易员工患癌被辞退的事件也让大家看到其残酷的一面。
当你没有能力再为公司创造价值时,你提前预支的时间和健康,并不会为你带来任何利息。
我姨爹快80岁了还天天喝酒。我表弟不到50岁就不得不戒酒了。
我姨就经常说他们是“会喝的喝一辈子,不会喝的喝一阵子。”
引申到工作上,就叫“会干的干一辈子,不会干的干一阵子。”
我就对这位亲戚说,你入职到一个不以加班论英雄,只看重业绩的公司,你应该感到庆幸。
那种拼命加班才可以升职的地方,一定是危险的。因为到一定年龄,你就算豁出老命,薪水和待遇也不会更高了。但罹患疾病的风险还会持续增加。一旦生病,所有的付出付之东流。
你能收获更长久的幸福感。
升职加薪让我们从物质上获得幸福感,但是如果我们的人生只有工作,就算买了大房子,幸福感也不长久。因为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总不会满足。
桦泽紫苑留学美国,发现美国人的幸福感远超日本人。原因是二者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
他说大家都觉得日本人很勤奋,都是工作狂,其实是因为日本人的工作效率不高。
同样是9点上班,美国人8点半就开始做工作准备,到了9点就开足马力工作。而日本人一般要到9点才开始做准备,泡杯咖啡,收拾桌子,打开电脑……
到了5点下班时间,美国人就放下手中的活儿开始收拾东西,6点前基本都会离开公司。而日本人就习惯加班到很晚,就算下班也不回家,而是去喝酒、泡澡,以此解乏。
美国人习惯下班跟家人共进晚餐,就会在上班时间里努力把工作干完。而日本企业有加班的风气,就会不慌不忙慢慢干。
但日本的自杀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加班没有让他们获得工作上的幸福感,反而因为没时间陪家人也影响了家庭的幸福感。
最后我给她的建议是:在工作时间认真工作,把工作所需的专长磨练得炉火纯青,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创造更多自由时间。把节省的时间一部分用于平衡生活,一部分用于投资自己。
工作效率提高,自己持续成长,你在职场上的发展才会顺风顺水。再兼顾一下家庭和健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所以,请坚决拒绝无意义的加班!
作者简介:92岁的姑娘,第5期基础写作营学员,富小书的人,富书专栏作者,中学教师,老文青一枚;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百家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