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实际上是胸膜腔积液。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但胸膜腔中的积液量并非固定不变,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
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血容量增加、上腔静脉或奇静脉受阻,产生胸腔漏出液。
2、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结核病、肺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踉跄、类风湿关节炎)、肺梗死、膈下炎症(膈下脓肿、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产生胸腔渗出液。
3、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症、急性肾小球肾炎、粘液性水肿等,产生胸腔漏出液。
4、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产生胸腔渗出液。
5、损伤所致胸腔内出血主动脉瘤破裂、食管破裂、胸导管破裂等,产生血胸、脓胸、乳糜胸。
表现为呼吸困难(最常见,积液超过ml即可出现),胸痛、伴随有发热、干咳等。
选择高热量、高蛋白、粗纤维饮食,忌辛辣刺激性的东西,注意休息,适当运动。戒烟、戒酒。
1、卧床休息,半卧位或患侧卧位,减少氧耗,胸腔积液消失后还需休养2-3个月,避免疲劳;
2、鼓励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体温恢复正常,胸液吸收后可逐渐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
4、如感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泡沫痰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1、注意饮食,避免劳累;
2、避免受凉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烟;
3、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
4、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立即救治;
5、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胸痛时采取患侧卧位,呼吸困难时采取半坐卧位,适当活动,避免劳累或受凉,外出时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