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傅利叶杯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背后的故事
TUhjnbcbe - 2023/9/9 21:14:00

近日,由《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主办、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傅利叶”杯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决赛十强名单正式揭晓。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辅助机器人、一种膝关节分离牵引器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基于多模传感的四肢淋巴水肿检测与康复装置等作品脱颖而出。

总决赛将于12月11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机器人谷召开,预计将展开一场精彩的终极“对决”。今年大赛竞争激烈,而背后的故事却很暖心。每一位康复人,每一个idea,都是一道光,照亮康复产业的未来,也温暖着广大患者的康复人生。

康复治疗师与工程师的一次“精诚合作”

汪伍的团队来医院,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他是离患者最近的临床一线人员。在过去15年,汪伍一直埋头苦干,从事着骨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多数治疗都是徒手进行,仅靠一双手来解决各种问题。“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患者膝关节僵硬,我们通常用手去做关节松动,做起来非常吃力!”治疗不仅需要力量,还要从不同的方向发力。汪伍形容自己的感受,恨不得多长几双手,因而他也翘首期盼一台好的机器能让自己变成“三头六臂”。

治疗师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更加实用也更有价值,他们的痛点往往是创意的最佳源头,在有了想法之后,还需要“变现”。汪伍团队的名字叫“精诚合作”,包括两位康复治疗师以及两位康复工程师,是典型的“医工融合”团队。治疗师总结多年经验提供idea,工程人员“动手”打造实现从无到有,这恰恰是“精诚合作”的深度内涵。

汪伍说,他遇到了院内负责康复工程的同事后,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工程师们操起电焊、切割机,经过一系列操作和无数次尝试,把一个创意以及一堆钢架、木板变成了设想的康复治疗仪器,最终制作出这次的参赛作品“膝关节分离牵引器”。

这样的项目能带来哪些改变?汪伍表示,无论对治疗师还是对患者来说,都是“福音”。“膝关节僵硬是临床上膝关节局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缓解僵硬就需要增加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弹性,关节松动治疗技术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汪伍介绍,对于治疗师来说,无法同时施加来自不同方向的力道,“膝关节分离牵引器”可以代替治疗师同时完成不同方向的拉力、推力,更省力且更高效,可以大幅提升治疗效率。治疗师的人力不足,往往无法保证力量均衡,而这台仪器能够保证治疗时施以均衡、持续的力量,更安全且更精确,给患者带来更舒适的体验。

“膝关节分离牵引器”的设计让汪伍的治疗师同事眼前一亮,感叹这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仪器。汪伍透露,接下来希望这个作品在康复界得到不断推广,造福更多人群。

在校生研发机器人帮助身边的老人

郭伟达是一名大学生,他来自郑州轻工业大学的NR助老助残团队。“老龄化对我来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爷爷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患有慢性糖尿病。每次回家,我都直观感受到老人在生活上的不便。”通过切身感受,郭伟达了解到康复机器人是老龄人口以及大量残疾人的迫切需求,这让他开始投身康复机器人的研发事业。

今年参赛的作品半数来自学校师生,院校协作成为支持临床康复的一股新生力量。在郭伟达看来,相较企业,高校具有科研方面的天然优势,研发成本也更低。另外,高校内很容易实现学科交叉,可以轻易打破专业壁垒,通过多学科合作,资源共享,还能实现协同创新。

郭伟达介绍,NR助老助残团队带来的作品是“用于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步行康复/如厕陪护机器人”。尽管市面上已经有了同类产品,然而他们团队发现,现有的机器人在协助使用者如厕时,从坐到起立的转换很少会考虑到对方起身过程中是否舒适,“就像是强行把人给拽起来,如果长期这样生拉硬拽,肯定会让用户产生一些新问题,甚至二次损伤。”

NR助老助残团队的这款机器人使用了原创的新技术——仿生式自然STS轨迹,采用轨迹规划+运动学仿真。“想象一下,当有人把你抱起来,这个过程中身体的重心是不断在变化的,新技术可以增加更多的舒适性和稳定性。”郭伟达介绍。此外,他们还研发了一个运动评估系统,将对康复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定量化的评估,从而促进康复治疗的标准化。

郭伟达透露,研发并非一帆风顺,用于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步行康复/如厕陪护机器人是团队历时四年,迭代了三次才收获的成果。“很开心能参加这种纯粹以创意为核心的比赛,‘傅利叶’杯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并没有设定实物以及产品进度的门槛,这让一些不太成熟的idea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甚至大放异彩,对于我们在校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傅利叶杯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