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治疗,不仅要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更要恢复乃至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法。
“中医能治肿瘤吗?”这是很多患者和家属所存在的疑惑。
事实上,近几十年来,大量的研究均表明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抗癌过程中的痛苦。此前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曾做了一项例晚期肺癌患者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就发现,术后应用中药,能够提高患者1~2年生存率,而且两年后复发转移率降低了六个百分点;此外,在肿瘤复发和转移后的治疗中,中医药的介入可帮助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
下面分享的病例是一位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再次得到控制的患者治疗历程。
确诊:三阴性乳腺癌
谢女士,今年58岁,年2月发现自己的左乳房出现一个拇指大小的硬块,由于听信别人说这个可能是乳腺增生,加上这硬块不痛不痒,谢女士也就没有很在意了。然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硬块越长越大。9月份时,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谢医院做检查。
在拿到检查报告前的那段时间里,谢女士坐立不安,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似乎偏偏怕什么就来什么,拿着手中的乳腺癌诊断报告,谢女士充满懊悔:“如果早点来检查,结果可能就不是这个了”。
随后,在医生的建议下,谢女士进行了“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大小3cm*2cm*1cm),免疫组化:ER-,PR-,Her-2-,P53+,Ki-%(淋巴结不详)。
手术后行FEC方案序贯T化疗6周期,至年1月21日,结束最后一次化疗。随后并没有进行其他的维持治疗,只是坚持定期复查,复查结果也显示“未见异常占位病变”
每次看到检查结果那一刻,谢女士都松了一口气,有种压在心头上的大石被搬走了的感觉。慢慢地度过了3年,5年,人也就全面放松了下来,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常。
术后7年复发,多处转移,中西医结合治疗!
年8月中旬,谢女士在一次洗澡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左侧胸壁近胸骨柄软组织包块后,医院进行下一次的复查,彩超发现“左侧胸骨上段旁不均质包块,考虑继发灶可能”。
随后的CT结果显示“左乳癌术后改变,胸骨体左缘软组织肿块累及胸骨体、左侧第2前肋、左侧胸壁及左侧纵隔胸膜,考虑复发或转移可能大;左侧颈根部、纵隔及两肺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两肺多发结节及肿块,一并考虑转移。”全身骨扫描:“右侧颅骨(后位)、左侧锁骨胸骨端及胸骨体骨代谢异常,考虑肿瘤骨转移;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为“左乳癌术后左胸壁、左胸膜、双肺、多发淋巴结及骨转移(Ⅳ期,三阴性,MSS型、BRCA1/2野生型)”看到诊断结果,一时间,谢女士不知所措,在之前的抗癌历程中,她也清楚地知道癌症晚期的可怕,尤其是她的癌症已经转移到了全身各处。
这时她想到了中医,转而寻求中医的帮助。
事实上,此时的谢女士很难保证能否顺利完成后期的化疗过程,在她的诊断报告中,医院评估为“中度营养不良”,而且来诊时可见其乏力、精神倦怠明显。而化疗的副作用很可能会令她“伤上加伤”,导致身体更加虚弱。
因此,最重要的是根据她的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在全面评估其病情后,给出的建议是:中医联合西医治疗: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阿帕替尼,同时服用中药治疗。
通过中药的扶正作用,为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减*增效”,一方面消除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减轻痛苦,同时,通过提升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增强清除癌细胞的疗效,最大程度地杀癌。
年9月9日至年1月共化疗+靶向治疗6周期,期间全程中药辅助治疗。治疗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化疗和靶向药副作用,而且治疗2周期、5周期后胸腹部CT疗效评估,两次均显示近期疗效为PR。年1月7日查体:左锁骨上0.5cm大小淋巴结,质韧固定,无触痛,胸壁近胸骨柄可及2cm*1cm大小肿块,均较前明显缩小。
(年8月,复查CT)
(年1月:复发病灶缩小)
如今,谢女士离当初的肿瘤复发已过去3年零1个月,经中西医联合治疗后,病情再次得到很好的控制,随访至今病情稳定,而且,日常生活也回归到了正常状态,相比第一次肿瘤术后,如今的谢女士也更加小心谨慎,目前仍然定期服中药和靶向药控制,她也坚信这一次依然可以战胜癌症。
抗癌治疗,中西医如何完美契合?
目前,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共识,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让中西医强强联手协同作战,以达到修复人体正气、减少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那么,在抗癌的过程中,哪些患者可以联合中医药抗癌呢?主要如下:
(1)有需要得到病情治疗、病情缓解的癌症患者;
(2)术后预防复发与转移的癌症患者;
(3)减轻放、化疗痛苦,治疗残余癌,以及癌症转移的癌症患者;
(4)预防癌症复发,提升生活质量的癌症患者;
(5)有助于提升身体免疫力,适合免疫能力低下的癌症患者;
(6)晚期肝腹水癌症患者;
(7)有需要减轻癌痛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