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散发着微光,驱走恐惧和黑暗,给生命点燃希望。每一个平凡的他们,以不平凡的方式前行,护你健康。他们,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护士。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我们一起来走近护士母女、护士夫妻等,看他们是如何同气连枝给患者温暖。
护士母女“长大了,我就变成了你!”
尹蓓挽着陈广文的胳膊,她们俩都穿着护士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们,是姐妹花,是母女,也是同事。她们说,她们喜欢、热爱这个职业,而爱心、用心、责任心成了她们共同的职业姿态。
尹蓓和陈广文
年出生的陈广文从事护理工作42年,年退休。陈广文一心扑在患者身上,爱学习爱思考,还特别善良。上个世纪60年代,肿瘤放射治疗在江苏是一片空白。放射治疗除了杀死肿瘤细胞,也不可避免地伤害肿瘤周围的正常细胞。“看到患者受苦,心里真的很疼。”陈广文说,当时就在想:如何保证肿瘤患者的精准治疗,让放射线更少地伤及“无辜”。
在外进修学习的过程中,她向同行学习,经过艰难的摸索,梳理制作了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医院乃至江苏放射治疗护理最早最简单的“教科书”。为了患者少受射线的伤害,陈广文脑洞大开:她自己动手设计了一款塑料泡沫的凹槽枕头,又到外面找工厂去加工,这也是江苏放疗“模具”的雏型。
上个世纪80年代,医院学习放疗体表模具制作。用可以塑型的材料为患者的全身制作模具,有了这样的模具,治疗中病人体位的移动明显缩小,照射也更加安全。
医院忙碌,回来后,家里谈论的话题经常是患者,说起哪个患者治疗有起色,母亲会眉飞色舞。“妈妈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母亲对尹蓓的影响很大。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尹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护理专业。“我做护士27年了,入*也多年,医院,和妈妈成为了同事。”“我在手术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永远记得妈妈的话,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尹蓓说。
90后护士夫妻因护理工作相爱,因爱更努力
手牵着手,相互莞尔一笑。周继圣医院的护士,年,他们一起进入该院工作,刚开始,他们在一个科,两个年轻人相互吸引。董悦说,周继圣真正吸引她的是“耐心和细心”。“网上很多人说,现在的90后是颓废的一代,可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担当。”在病区,他对患者态度很温柔,患者的问题,他总是耐心详细地回答。最让她感动的是,年初,疫情肆虐的时候,周继圣主动请缨报名去武汉。“这是男儿担当,有点担心却非常支持。”董悦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他们已经领了结婚证但还没有办婚礼。
周继圣回忆说,在湖北,他哭过两次。一次是生日那天,那一天,他一共过了4次生日。“被爱包围的感觉真的很好。”还有一次流泪是离开*石的那天,坐在大巴车上,路边站满了*石市民,他们夹道欢送。“他们自发举着国旗,拉着横幅。他们喊着口号‘欢送英雄感恩英雄’,他们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那个时候,护士这份职业的成就感与自豪感爆棚。”
另一对90后夫妻——谢宏超和张苛是大学同学,他们学的都是护理专业。谢宏超现在结直肠肿瘤外科,是一名肿瘤专科护士;张苛在中西医结合科室工作,他们俩都是共产*员。
张苛在看望患者
大学里,说他们是情侣,其实用“学习伙伴”来形容更合适。后来他们俩双双通过省统考,医院录取。“从学校到实习单位再到工作单位,其实很不容易的,我们不想分开,只有我们都优秀才行。”谢宏超如今已有20多本荣誉证书,还有一项发明专利,不禁让人感叹“爱情的力量真伟大!”
医院,医院碰面,偶尔约一起下班就当浪漫了。
去年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谢宏超和张苛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双双主动请缨,最终谢宏超作为江苏援助*石医疗队队员英勇抗疫,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张苛在后方照顾老人孩子。夫妻俩相濡以沫,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照顾,共同建立了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员模范家庭,彰显了青年*员蓬勃向上的朝气。
工作35年的老护士把“烂腿烂伤口”照片当珍品保存
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乐呵呵地面对每一个人。“跟患者吵过吗?受过委屈吗?”面对这个问题时,54岁的羊丽芳却“卡壳”了。她想了好久也想不起来,“好像还真没有这个时候。”
羊丽芳在为患者检查
35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护理第一线。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护士,也是江苏省第一位国际伤口造口师,在省内第一个开设伤口造口护理专科门诊的人,目前每年门诊近人次。她一直以自己独特的温度去帮助患者。
“因为我父亲是一名医生,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救死扶伤是医护的天职。”羊丽芳说她有一个小秘诀:治疗患者,沟通先行。她是门诊的专科护士,专门负责造口、伤口和淋巴水肿的处理。“一般来说,我会花较多的时间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把患者可能有的疑惑想好。感觉患者都挺好的,知道我们想要帮助他们。
”羊丽芳翻开手机,里面保存着一大堆“烂腿烂伤口”图片,她说,这是她珍藏的照片。“你看你看,这个伤口原来是这样,后来长出了这样的小肉芽,看看,这个肉芽多漂亮啊……”羊丽芳有说不出的兴奋。
“干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的人。”羊丽芳说。
护士“大管家”带领大家迈向护理新高地
从管自己到管20人的护理团队到带多人的大家庭,其中挑战可想而知,刚医院护理部主任的孟爱凤倍感轻松。
“科学、创新、精准、人文”的现代肿瘤护理一直是孟爱凤追求的。她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让患者受益。对于孟爱凤来说,做护理工作41年,患者需要她的帮助,同时,患者也给了她进步的动力。常常为了一个新的护理方法而讨论一个晚上,为一个数据请教全球各地的专家……对专业的执着,医院的护士们都对他们的“大管家”孟爱凤竖起了大拇指:她不仅自己特别能拼能干,还带领大家一起进步,跟她一起干活,永远像打了鸡血,她的小身板里总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日前,孟爱凤被中华护理学会评为“杰出护理工作者”,而在她的带领下,一批批护理骨干茁壮成长,他们不仅仅是临床护理的中坚力量,还是攻克一个又一个护理学科难题的前沿研究者。
护士变身“发明家”,医院办起护理发明“博览会”
5月10日,东南大学附属医院举行了护士节表彰大会,该院护理发明“博览会”格外引人注目。
红橙*绿青蓝紫,这个“彩虹盘”可是造口患者的“指南针”。“彩虹盘”名叫造口自护评估盘,它的设计者是普外二病区护士长张媛媛和张方宾护师,这是此次该院护理创新发明比赛的第一名。
张媛媛介绍,这个“彩虹盘”由一个外圈、一个内圈以及两个选择圈组成。最外面一圈是三种造口周围身体形态:内陷、平坦、隆起,以及造口的形态:高于皮肤、造口平齐、造口回缩。内圈是造口患者五种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症状,两个选择圈则是相应选择的造口盘以及使用的外用药物。只要调整好外圈对应的选项,选择圈就会显示合适的造口产品。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体重较重的患者,翻身需要多人同时协助,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而且易产生拖拉拽现象。怎么办呢?急诊科夏泽燕护士长在翻身大单的思路上改良了多功能病员服。
夏泽燕介绍说,病员服上有两个“小翅膀”,这在给病人翻身时可帮上了大忙。往常给患者翻身需要4个人,如今患者穿上这个病员服,护士通过抓握这两个“小翅膀”就有了着力点,给病人翻身时更加省时、省力、操作方便,即使一人也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翻身减压。这两个“小翅膀”特别做了加固处理,采用双层面料,让这病员服更加结实耐用。
妇产科刘红芳主管护师经过多次的试验,反复改良,终于设计出了新型新生儿沐浴架。她介绍,其实这个沐浴架已经在医院妇产科使用了一年多,使用它既避免了弯腰操作,也容易消*并能保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
接种点来回巡查,护士日行超3万步她,是基层一线白衣天使的缩影
接种点巡查护士每天走路超3万步
昨天上午,记者在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室见到董燕时,负责全流程巡查的她,正在给接种台配送疫苗。作为该中心免疫规划组组长,董燕的工作生活和疫苗紧密相连。“我们没有节假日和工作日,只有有苗日和没苗日。”董燕打趣道,她的工作都是围着疫苗转。
董燕正在取疫苗
4月5日下午,董燕接到要在新街口临时接种点开展接种任务后,立即停止休假赶到正洪街,积极协调各方,布置接种现场,一直忙到6日深夜两点多,这个余平方米的临时接种点有6个分区、18台套设备,她把各类材料全部安排到位,回家稍作休息,当天早晨7点,她又出现在接种现场。全新的临时接种点人员由9家单位组成,作为接种现场负责人的董燕,马不停蹄地组织培训,保证了接种的标准化。就这短短5天,该接种点共计接种疫苗余支,最高一天接种2多支。
使命和担当让她无暇顾及女儿
“我上班时她还没醒,下班回家时,她已经睡了。”说起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董燕很是愧疚。15年前,医院病房工作的董燕,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但如今,孩子的学习生活基本都是孩子奶奶全权负责。女儿也知道妈妈很忙,偶尔放学后会给妈妈打个电话,问她是否回家吃饭,不是电话没人接,就是妈妈说回不去。难得一天9点多到家,还没睡觉的女儿看到妈妈,激动地扑到妈妈怀里。
虽然不能陪伴女儿让董燕觉得心酸,但是,她坚定地说:“疫苗接种是我的本职工作,是责任也是使命,我们辛苦一点没关系,多接种一点,市民的免疫屏障就会更牢靠点。”
尽管董燕每天忙得到家都不愿说话,但是,在工作中,她总是尽自己所能多干一点。
国际护士节,看护理新变化护士不再只打针、发药,也上专家门诊
5月12日是第个国际护士节,医院发现江苏的护理队伍正悄然转型,护士中的男面孔越来越多,从事的工作不再只是打针、发药、量体温,他们的学历越来越高,还可以像专家一样坐诊。
腹透“男神”,医院唯一的男护士长
尿*症是肾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论是持续的腹膜透析,还是定期的血液透析,都让患者感到身心俱疲、痛不欲生。医院肾内科的一名护士,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外,作为腹膜透析专科护士的他每周要上两个半天的门诊,还要到尿*症患者家中家访。
作为唯一一名男护士长,徐鹏飞介绍,腹膜透析是一种居家透析的方式,患者居家透析,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洗手、戴口罩等可以避免感染,这些都需要向患者宣教。一般患者出院前,护士都会为其进行一周的培训,教会患者回家后如何进行居家腹膜透析,此外还会有一次上门服务,实地查看环境,看看是否会正确操作。以后,患者只需要每个月定期来门诊随访即可。
“在腹透患者照护中,虽不能说在‘与死神赛跑’,但的确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从事腹膜透析10年让徐鹏飞感受着被患者需要的幸福,如今,像徐鹏飞一样的男护士在该院有名左右,并且每年以20-25人在增加,广泛分布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急诊ICU等科室,为患者提供服务。
18个专科护理,护士也上专家门诊
据了解,像腹膜透析这样的专科护理,医院共有18个,包括伤口造口护理门诊、PICC门诊、骨科康复护理门诊、围产期护理门诊、心衰门诊、减重代谢外科门诊等,其中部分还设有护理专家门诊。而护理专科门诊的护士,则具有促进高级护理实践的意愿和解决疑难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士不再只是打针、发药、量体温,他们的学历越来越高,还可以像专家一样坐诊。
医院护理部主任陈雁介绍,糖尿病患者如何自己注射胰岛素,新手爸妈如何为新生儿沐浴、换尿片,这些都能够在专科护理门诊处得到解答。
从5年首开护理门诊,年开始大批量推广,如今越来越多的护理门诊充实到门诊一线,为患者提供服务。该院门诊部主任护士吴玲是一名造口护理师,最长的一名患者已经跟了她30年。
医院里的“南丁格尔”专研创新领跑全省
小患者来到手术室紧张害怕,不愿躺到手术台上,护士姐姐抱着她轻轻地安慰,温柔地抚摸,在像妈妈一样的怀抱里,小患者慢慢地睡着了;在住院病区,一次又一次出现在病患的床边,即使又累又饿又困,她们都毫无怨言,仍然微笑着、给予着;在候诊大厅,一个个绿色的身影在诊室里穿梭……第个国际护士节如期而至,江苏省医院美小护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
“每3个孩子就有1个牙科恐惧症。”该院护理部主任吴红梅介绍,在口腔治疗中,患者的配合度与治疗的效果息息相关,尤其在儿童口腔科,给孩子看牙,更是难上加难。美小护们研究儿童行为管理和全麻下的诊疗护理配合,专职护士负责患儿从术前评估预约、术中诊疗配合、术后健康指导随访的全过程,为广大牙病儿童解决了痛苦。
吴红梅说,得益于儿童口腔科、牙体牙髓科“笑气”麻醉的经验,美小护们还开拓思路,钻研创新,最终在全省率先开展笑气吸入镇静下的无痛牙周洁治技术,使得许多患者不再惧怕洗牙,舒适地完成了牙周洁治。
汪彬昺既是一名言语治疗师,也是一名护士。在言语康复治疗中,由于孩子年龄小、配合度差,她不仅要善于观察孩子,花时间去哄他们,在关键时刻还要能将他们从“神游”中拉回来,提高孩子康复效率。“一次康复课程40分钟,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引导患儿正确发音,由于过程十分枯燥,孩子很容易走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想办法控制他们的行为。”汪彬昺说,虽然过程比较辛苦,但当听到小朋友说“老师,我给您画了一幅画”“这个发音是汪老师教我的”,听到家长说孩子比以前更开朗了,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江苏省医院颌面外科语言康复门诊在省内最早开展了唇腭裂患者的语音跟踪训练,美小护们与语音康复医师一起建立起了国内首个口腔功能和语言康复中心,为腭裂术后、口腔癌术后患者恢复正常进食吞咽及语言功能进行评估和训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她们还创新开展了线上远程语音训练指导。
来源: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华琳月戚在兵钱鸣孙苏静
编辑: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