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是说处暑时节应季而食,和邻里一起分享味甘性温的鸭肉,能疏解秋“燥”、防病养身。据说,处暑前后的鸭子最肥美。
鸭肉有啥优点值得邻里相送?美味的鸭脖子能不能经常吃?“肥鸭子”是说鸭子脂肪多,不健康吗?如果您对一只鸭子也有这些疑问,不妨听听专家的说法。
选购:观色闻味辨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陂边昔并游,别来频见藕花秋”……从古至今,从春到秋,鸭子都是入画入诗频率颇高的水禽。
鸭子不仅是古人诗中的常见描写对象,也是老百姓的美味家常。我国是最早驯化家鸭的地区,按《吴地记》中春秋时期“吴王筑城以养鸭”的记载,家鸭驯化史可以溯源到约年前。两汉时期,家鸭已经成三大家禽(鸡、鸭、鹅)之一。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臧明伍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中医认为,鸭肉性寒凉,滋阴养胃、清肺补血、利水消肿,可补内虚,消*热,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而民间则据此有了秋季吃鸭肉,能消除秋燥的说法。
现代营养学研究显示,鸭肉含较多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还含有尼克酸、核*素和硫胺素等有益健康的营养元素。
如何选购品质优良的鸭肉?臧明伍建议消费者留意以下三点:
观色:好的鸭子体表光滑,呈乳白色,切开后切面呈玫瑰色。如鸭皮表面渗出轻微油脂,呈浅红或浅*色,内部切面为暗红色,则表明鸭的品质较差。如体表油脂较多,色呈深红或深*色,肌肉切面为灰白色、浅绿色或浅红色,说明鸭肉已经变质。
闻味:好的生鸭子闻起来无异味,熟鸭则香味四溢;品质一般的鸭子,腹腔内有淡淡的腥霉味;而如果闻到较浓重的异味,也说明鸭子已经十分不新鲜甚至变质了。
辨形:新鲜质优的鸭,形体一般为扁圆形,腿的肌肉模上去结实,有凸起的胸肉,在腹腔内壁上可清楚地看到盐霜;反之,若鸭肉摸上去松软,腹腔潮湿或有霉点,则鸭品质不佳,变质鸭肌肉摸起来软而发黏,腹腔有大量霉斑。
食用:鸭脖味美但不宜多吃
烤鸭、白切鸭、柠檬鸭、荷叶鸭、核桃鸭、樟茶鸭、仔姜鸭……从南到北,人们吃鸭子的花样数不胜数,烹饪方式也各具区域饮食文化特色。除了整只食用,人们还把鸭子拆解成鸭头、鸭脖、鸭肠等鸭货,并极尽巧思,做出不同风味的美食。
不过,因为禽类中鸭子的脂肪比鸡肉要多,很多人因此对一只“肥鸭”敬而远之,担心它的脂肪有损健康。
臧明伍介绍说,鸭子脂肪含量大约是19.70克/克。虽然比鸡肉高,但比猪肉要低。有研究表明,鸭肉的脂肪质量是禽类里的翘楚,它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化学成分近似橄榄油,十分有益人体。
臧明伍进一步解释说,其实脂肪也有“好坏”之分。所谓“坏脂肪”,是指饱和脂肪酸,它会堆积在人体每个角落,且难于消除;而“好脂肪”,则是指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级饱和脂肪酸,它可以有效帮助人体消耗掉坏脂肪,并被身体吸收变成营养输送到各个脏腑。重要的是,“好脂肪”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只能靠膳食补充。
因此,日常生活中以多食鸭肉的方式替代吃其他肉菜,非常健康。
鸭子身上,有些部位不宜多吃:一是鸭皮,脂肪含量高,且多为饱和脂肪,应减少摄入。二是鸭脖子,鸭脖子上分布有极少量的淋巴结和较丰富的胸腺,也就是鸭脖上肉眼可见的小疙瘩。淋巴结是发生免疫应答反应的主要场所,不能食用。而腺的主要功能是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但没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一般会受到多种激素的调控,同时也分泌胸腺激素等。因此,鸭脖子作为一道风味美食,偶尔、少量食用其实无妨,但不建议频繁、过多食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烟熏和烘烤的鸭肉,因其加工后可产生苯并芘和杂环胺等物质,有一定致癌作用,更不应久食。
储存:冷藏冷冻都保鲜
鸭肉营养价值高,但也易腐败变质。特别是生鸭肉,因为微生物的作用,10℃不通风的气温条件下,24小时就可能变质。
一时吃不完的生鸭肉如何保存?过去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常采用熏、腊、风、腌等“土法”加工储存。从更营养、更健康的角度来说,臧明伍建议消费者尝试以下两种方法保存:
冷藏保存:买回的鸭肉要处理好内脏,洗净去除血水,然后将鸭肉剁好洗净晾干水分,用保鲜袋装好,放入冷藏室中。这样能够保存3—5天左右。
冷冻保存:如需要较长时间保存,就要密封后放在冷冻室内,这样能够保存鸭子数月都不会变质。
需要强调的是,有些人习惯将鸭肉焯水后冷冻,认为这样更干净卫生,但事实上会让鸭子口感变得很老。
从外面买回的熟鸭子应尽量一顿吃完,如有剩余,可以用保鲜膜盖好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时注意生熟分开、肉类与蔬菜分开,并尽快吃完。过久存放,微生物繁殖较快,可能导致变质。以烤鸭为例,有研究显示,鸭肉在保存5天后,菌群结构会出现明显变化。臧明伍认为,虽然在确保冰箱洁净、冷藏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有助于延缓这一过程,但从健康安全角度考量,熟鸭肉仍不宜存放过久。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