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钻石突变再次闪耀,小众淋巴瘤迎来首个分子
TUhjnbcbe - 2023/6/21 19:18:00

年年初,克唑替尼获FDA批准了新适应症,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LK+)的复发/难治性全身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儿科患者(≥1岁)和年轻成人患者。此次是FDA首次基于生物标志物批准一款药物用于治疗ALCL,在临床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为ALCL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道路。

“钻石突变”ALK与ALCL

克唑替尼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早在就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ALK+/ROS1+肺癌。由于在肺癌中比较少见,但抑制剂效果却非常好,于是ALK突变就被称为“钻石突变”。

ALK在ALCL诊疗中的应用,可追溯至30年前。

ALCL是起源于外周T淋巴细胞中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成人NHL的1-2%,儿童淋巴瘤的10-15%。年,研究者在一组ALCL患者中发现了NPM(核磷蛋白)-ALK融合受体酪氨酸激酶,由于形态和免疫表型的差异,淋巴瘤有时可能不典型,因此,临床鉴别诊断往往需要考虑ALK分子诊断结果。

在儿童NHL中,ALCL约占10%-15%,但超90%病例具有累及ALK基因的染色体易位,导致NPM-ALK基因融合,形成NPM-ALK融合蛋白。部分罕见病例可涉及DUSP22、P63等其他基因重排。简单来说,ALK是参与ALCL发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分子。

儿童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诊疗规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现EML4-ALK融合基因后,ALK抑制剂的开发为ALK+的ALCL开辟了新的可能性。ALK是一种理想的药物靶点,特别是在新生儿发育过程中,ALK的内源性表达仅限于神经元细胞,副作用有限。一种新药在儿科患者中应用,一般都是滞后的,但这些药物已经慢慢渗透到治疗ALCL和其他ALK相关的儿童恶性肿瘤。

客观缓解率88%,儿童淋巴瘤的福音

过去,ALCL患者的临床治疗以放化疗、骨髓移植为主,5年生存率约为50%。虽然化疗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标准治疗后出现耐药或复发,难以实现长期生存或缓解。

此次克唑替尼获批用于治疗ALCL,基于ADVL研究(NCT)。这是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的1/2期研究,与儿童肿瘤组(COG)合作开展,评估了克唑替尼的安全性、最大耐受剂量和临床活性。研究共入组了例年龄在1-21岁的患者,其中26例患者为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疗法的ALK+复发或难治性ALCL年轻患者。

结果显示,克唑替尼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客观缓解率(ORR)达88%[1](95%CI:71,96),81%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CR);在获得缓解的23位患者中,有39%的患者至少维持了6个月的缓解,有22%的患者至少维持了12个月的缓解;在23例病情缓解的患者中,有39%的患者缓解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22%的患者缓解持续时间大于12个月。克唑替尼在该项研究中的安全性,与在ALK+/ROS1+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安全性基本一致。

在年[2]、年[3]、年[4]和年[5],多项临床试验报道克唑替尼在难治性实体瘤和ALK+的ALCL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推荐的2期剂量和抗肿瘤活性,均表现出非常高的反应率。

本希助力ALK融合检测

ALK基因融合是强力致癌驱动基因。年3月初,FDA批准了Lorlatinib扩大适应症的补充新药申请,用于一线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Lorlatinib属于三代ALK抑制剂,其特殊的药物设计覆盖了一代和二代的耐药突变类型,尤其是囊括二代药物无可奈何的GR突变,被视为ALK耐药患者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至本数据显示,ALK突变频率在结直肠癌中为6.2%,在乳腺癌中为6.2%,在胃癌中为4.0%。至本还曾发现了多个ALK新融合(EML6-ALK和FBXO11-ALK[6],CAMKMT-ALK[7]等),相应研究被JournalofThoracicOncology(IF=12.46)收录。

年初,针对血液和淋巴肿瘤,至本推出了新产品本希,一次测序即可获得数百个基因的变异信息,全面覆盖诊断和预后相关的基因变异。同时,至本也在国内率先推出“DNA+RNA”的检测组合。借助“DNA+RNA”双重检测和Ori-LongIndel等算法,本希TM不仅能够明确FISH、IHC等传统检测技术不易发现的ALK融合断点、不易区分的融合亚型,令ALK新融合也是无所遁形。

1
查看完整版本: 钻石突变再次闪耀,小众淋巴瘤迎来首个分子